生活感悟:富为什么招人怨恨
穷与富
“衣锦还乡”是一句成语,《旧唐书·姜暮传》有一句:“衣锦还乡,古人所尚。”也就是说,自古人们就崇尚衣锦还乡。
最出名的,莫过于《史记》中项羽与刘邦的记载。当了官或者富贵了,不回故乡就像是穿新衣走夜路,没人看得见。当年,项羽消灭了秦帝国,占领了咸阳,却不以关中为基业,建立霸权,只想着东归回故乡,《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是这样说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富贵回故乡,是让人看的,明显带有炫耀的意思,可惜项羽缺乏战略思维,让出了关中战略要地,刘邦乘机发展,最终垓下一战,项羽兵败自刎。刘邦做了皇帝,征战回洛阳,路过家乡沛县,《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日:‘游子悲故乡。”看记载,刘邦亲自“击筑”,这表明刘邦是懂音乐、会乐器的;“自为歌”且流传千古,说明刘邦是有文采的;以及“乃起舞”看,刘邦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是一个非常有情感的人。这段记载,大约是有史以来关于回故乡最广为人知的一段记载。《后汉书》和《资治通鉴》还有光武帝回乡的一段记载,光武帝回到家乡:“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但这段记载,远没有司马迁描写刘邦回故乡精彩。
衣锦还乡的,还有西汉中期名臣疏广、疏受叔侄俩,疏广曾为太子太傅,疏受曾为太子少傅,叔侄同为太子刘夷(汉元帝)的师父,晚年向汉宣帝上书,要求辞职回乡。汉宣帝亲赐黄金二十斤,太子也奉赠黄金五十斤,百官相送,何等荣耀。回到故乡后,叔侄二人几乎天天设宴款待亲朋,乡邻有了困难,他们也慷慨赠金。荣归故里的叔侄俩,既没有把黄金分给子孙,也没有置办田产,而是“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并将大部分黄金送给了贫苦乡邻。《汉书·疏广传》疏广有这样一句:“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又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故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不亦可乎!于是族人悦服。以寿終。”这段话的意思是:“富有的人,是遭众人怨恨的,我既然没有什么用来教化子孙的,就不打算增加他们的过失又招致众人对他们的怨恨。另外,这金子是皇上赏赐给我用来养老的,所以乐意跟乡亲宗族共同分享这些恩赐,来度完我的余生,不是也可以吗!于是,族人心悦诚服。后来,他就这样终老一生。”在枣庄市箩藤乡的箩藤村与城前村之间,有一处高约三米、长宽达一百多米的台形遗址,名“二疏城”,又名“散金台”。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