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选:旅朝小团(2)
朝鲜记
下午,参观一个少年跆拳道学校,九名孩子为我们表演了跆拳道套路和格斗,孩子们动作到位,表演可圈可点。表演结束后,我们跟孩子们合影留念。我效仿领导,与孩子一一握手,他们的小手冰冷冰冷的。我攥紧一名孩子的手,焐在自己的羽绒服里头,小手很快暖和了,他的眼圈也红了。朝鲜是被制裁的国家,能源非常紧张,室内有好几台立式空调,但没开。我们穿着厚羽绒服,尚且硬扛,而孩子们穿着单薄的训练服,怎么会不冷?
接着,去市中心看一个画展。我对美术没啥兴趣,趁导游不注意,溜出展厅,在人行道上看风景。罗先市濒海,气候适宜,风景优美。城市街道宽敞,而且干净,路边的积雪被有序地扫成一堆堆。街上有公交车驶过,但汽车稀少,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马路两边有造型老旧呆板的楼房,没有叠火柴盒似的高楼大厦,生活条件与我国改革开放头几年差不多。人们穿式样单一的服装,骑自行车上下班,每月挣几百元工资,住在低矮的楼房或平房里……
晚餐安排在海边的一家餐厅,餐厅装修很潮,有木条长餐桌、架子鼓和球状镭射灯光,与维也纳吃猪肋骨的餐厅也差不多。柜台有扎啤出售,25元一大杯。我呷一口,味道比慕尼黑美茵河畔的黑啤酒也差不了多少,但餐厅也是国营的。
落座后,导游向我们推荐一家水产商店的海鲜,价格便宜得让人心花怒放。帝王蟹才100元一斤,每只有两斤以上,拳头般大小的海螺只卖50元,活蹦乱跳的虾也是这个价。导游说,餐厅可以加工海鲜,每种海鲜只收十元加工费。于是,我们点了一千多元的帝王蟹、海螺和虾,还点了四杯扎啤、三瓶白酒,心情舒畅地吃了顿海鲜大餐。我们来自东南沿海城市温州,无腥不饭,每顿基本有海鲜佐餐。自从踏上东北,基本是大肉大菜,偶尔有一尾淡水鱼。遗憾的是,餐厅加工水平太差,什么都放开水里煮。海螺和虾倒也罢了,而那三只帝王蟹,足有七斤半以上,每只被剁成四大块,也放在开水里煮,做清蒸不行吗?精华部分都水土流失了,味道也就打了折扣。
回到饭店,才晚上七点半,被告知不能单独外出,三名导游就在楼下大厅里守着。我们想单独外出,看看朝鲜的老百姓的真实生活,然后去商店逛逛。挨到九点,我打开房门,脚步轻轻地走过长长的走廊。突然,从楼梯口一个房间里出来一名妙龄女子,面容姣好,穿白色高领羊毛衫和直筒牛仔裤。她的眼光刮刀似的掠过我的脸,对藏在衣领里的对讲机轻声说着什么。原来,是一名监视我们的“锦衣卫”。
我刚下到一楼,导游马上迎了上来,问我这么晚下来干什么?见导游摆开的架势:我们不睡,她们不退。我知道无法离开饭店,便说,房间里只有一双拖鞋,想再要一双。她让我先回去,拖鞋马上叫人送上来。不一会儿,一名漂亮的姑娘送来了拖鞋。我以为她是服务员,让她进屋调试电视频道。屏幕上只有雪花,没有其他。她那刮刀似的眼光由远及近,最后停在我脸上,说等会儿叫人上来调试。原来此人也是“锦衣卫”,暴露她身份的是那刮刀似的眼光,还有那张永远没有表情的脸。我干警察几十年,光在一线侦察破案就达十年之久,别的本事没有,认“锦衣卫”奇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