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我的老父亲(19)

2022-09-20 15:51:29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继母,挖沙石的人很多,许多有利的地形都被人占了,父亲找了几处地方准备开挖,都被人喊住了。他只好顺着河流往上走,来到一处河道比较窄的地方。这里没

继母

挖沙石的人很多,许多有利的地形都被人占了,父亲找了几处地方准备开挖,都被人喊住了。他只好顺着河流往上走,来到一处河道比较窄的地方。这里没有人,沙石层也很薄。薄就薄吧,一方十元哩,估计半天弄一方该不会有问题的。父亲信心百倍,准备在这里大干一番。

父亲挖了一会儿鞋子就湿透了,因为沙石往出渗水。北方的河水在早春的季节还是很冷的,刺骨的冰寒。父亲的一双脚浸在冰冷的河水里冻得发麻,不一会儿就开始抽筋了。没办法,他又跑到街上买了一双雨鞋。穿着雨鞋干活儿总觉得不利索。

父親弄了半天凑起来一堆,这地方就再也弄不出来了。这堆沙石不知道有没有一方?父亲走到别人干活儿的地方看了看,人家都是集体作战,一家人全部上阵,挖的挖,铲的铲,拉的拉。河滩挖沙石的地方距建筑工地有五里的路程,这些沙石要运到工地上才一方十元,不是就地挖出来就能变成钱的。父亲弄的那些沙石没办法运到工地上,等于白干。河滩上有专门搞运输的拖拉机,但费用很贵。于是,父亲回到家里拿了一对笼,一担一担地往工地上挑。沙石很沉,压得人直不起腰来。五里长的路程父亲跑了十几趟才把沙石挑完,结果工地上的人还挑三拣四,说沙石的质量不好,一方只能按八元的价格。父亲挑上来的沙石勉强才够一方,挖了半天,挑了半天,一天下来还没有赚到十元钱,父亲有些沮丧。

第二天,父亲找了个沙层比较厚的地方,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堆。沙坑越挖越深,下面的水也越来越多,人在里面已无法再干活儿了。于是,父亲准备上来,没想到就在他往上爬的过程中上面的沙石塌陷了,冰冷的沙砾灌进了父亲的脖颈,刺骨的寒冷。父亲打了一个冷战,心想,这下完了!如果沙砾继续往下塌,他就会完全陷进去,那样就是死了也没有人知道他葬身何处。父亲很着急,拼尽全身的力气大喊了一声。这时一对临近挖沙的夫妇听见了,迅速赶了过来,伸出锨把让父亲抓着,两个人使了很大的力气才把父亲拉了出来。父亲浑身已经湿透,样子很狼狈。面对两个救命恩人他很感动,一时不知对他们说什么才好。

这对夫妇也请不起拖拉机,也是用笼一担担地往工地挑。这一天辛苦下来,父亲虽说挣了二十元钱,但他的双肩肿得很高,疼痛难忍。后来,他们合伙买了一辆木板车拉沙。从河滩到县城的工地上有一段路崎岖难行,父亲用一根绳索套在肩头在前面拉,那对夫妇在板车后面使劲地推。两家人组成了一个互助组,他们相处得很好。那个女人有病,丈夫心疼她,不让她跟车,父亲于是就和那个男人一趟趟地在河滩上跑。女人很贤惠,不住地拿着毛巾在丈夫的脸上擦,看来也是一对贫贱夫妻,但却恩恩爱爱,令人羡慕。女人说,他们的儿子考上了大学,家里没有钱供他,两口子只好出来打工。他们除了挖沙石,还经常到工地上挑砖、做副工、拌砂浆。于是,父亲也跟着他们到处干活儿,一个月后他挣了500多元钱。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