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洛河边的渡船(15)

2022-09-20 15:59:4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啄命图,我这才想起来的目的,指了指地上的篮子:俺姑从地里翻了一点玉米,叫给老师送来。你去磨磨,好给老师养养。 二妮推辞了一番,也就收下了。二妮家

啄命图

我这才想起来的目的,指了指地上的篮子:“俺姑从地里翻了一点玉米,叫给老师送来。你去磨磨,好给老师养养。”

二妮推辞了一番,也就收下了。二妮家只有一孔窑洞,窑门口,盘了道煤火。煤火旁,摆着案板和煤池。窑中间,一道隔子,挂了一张老粗布门帘。语文老师在休息。床头上方,挂了一张画像。我不经意地瞧了一眼。咦!怪眼熟哩,定眼一瞧,呀……那不是画的六姑嘛!嗯,和六姑屋里那张一模一样。除了六姑的模样,她旁边还画着一副弹弓,跟我平时在六姑房间里看到的那副很有几分相像。

不知道咋回事,我当时有点心慌,忙从篮子里拾出玉米棒,要走。

二妮悄声说道:“春花,再坐会儿吧,麻雀烧熟了,你尝尝。”

我咽了口水,说:“不啦,留着给老师吃吧,他好了,好给咱们上课。”

回来的路上,我走得风快。我要把看到的秘密告诉六姑。

第二天早上,我背起书包上学,走到大门口,六姑撵上来,递给我一个手巾包。里边包着几个玉米面饼子,悄声说:“瞧着没人时,给你老师。”我知道,六姑说的“老师”就是语文老师。

校园里静悄悄的。语文老师在教研室。我斜一下屋,幸好,只他一人,忙喊了声“报告”,不等语文老师回复就进去了,然后慌慌张张把手巾塞给他,小声咕哝道:“老师,俺六姑要张像。”语文老师接过东西,眼圈红了,忙拉开抽屉,装进去。

放学的时候,学生们排着队,唱着歌走了,语文老师留下了我,于无人处递给我一个报纸卷的圆筒。他没交代多余的话,但我知道是给六姑的。

我一路小跑回到了家。

六姑小心翼翼地打开圆筒,一抖画卷,笑了——语文老师自己的半身像。六姑把两张大小一样的像,并排放在桌子上,上边粘着张旧报纸,遮住。

打这以后,六姑脸上的色彩明亮了。每天晚上,织布纺花的时候,常常止不住一个人“扑哧”笑出声来。

那时候的我,哪知道六姑心中的隐秘给她的力量啊!就这样,隔两天我就给语文老师捎去好吃的,给六姑带回一卷东西。没多久,这似懂非懂的差事结束了。终于,有一天,我窥到了六姑的隐秘。

有天晚上,我在煤油灯下做作业,六姑早早睡下,连连催我睡。我只好钻进被窝,吹熄了灯。

在我将要睡着的时候,忽然察觉到六姑穿上衣服,轻轻拉开门闩,闪了出去。

做啥?去地里寻玉米棒?怎么不喊娘?我忙套上衣服,怕穿鞋走路有响动,便踮着光脚,从门缝朝院子看看,然后跟了出去。

“说吧……”

“我,我……”

收了麦,种罢秋,大队忽然开会,说是公社来了工作组。

有一天,正在吃晌午饭。“二烧包”带着两个人来到俺家。“二烧包”熬上了支书,胸前口袋里别着三支钢笔。那年头,乡下人说,用钢笔的是小学生,别一支钢笔的是中学生,别两支钢笔的是大学生。由此推论,“二烧包”“走走喝喝”的水平已经升到了哪个程度。胸部两侧大口袋里,鼓鼓囊囊,一边露着半截笔记本,一边露着半卷纸,眼上戴一副“二饼”,才三十出头,就梳了一个大背头,头发梳得跌倒虱子滑倒苍蝇,走路两手一背,眼斜着天,两个口袋在胸前一颠一颠炫耀着他的身份。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