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洛河边的渡船(16)

2022-09-20 15:59:4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啄命图,二烧包走进院里,见爹正在吃饭,说:才吃? 啥事?爹放下碗。 事有点,不大。你当这六七年人物头,好处没少捞吧?经工作组查证,定位算不清干部。

啄命图

“二烧包”走进院里,见爹正在吃饭,说:“才吃?”

“啥事?”爹放下碗。

“事有点,不大。你当这六七年人物头,好处没少捞吧?经工作组查证,定位算不清干部。”“二烧包”说着从口袋里掏出笔记本,念了一串数字。

爹一听蹦起来,指着“二烧包”的手说:“你说那是个球!就像这轧花,我带着男女劳力加夜班,吃夜饭,这账咋能算在我一个人身上?其他吃嘴的事,我认。干夜工这壶酒钱,我不认!”

“二烧包”嘿嘿一阵冷笑,朝两个民兵一使眼色,两个民兵一根麻绳捆走了爹。

院子里,一片哭声。

爹被关在生产队的一间破仓库里,家里的天塌了。奶气病了,娘没脸出门,六姑不和爹搭腔,给爹送饭的责任,落在我身上。

我可怜爹,也恨爹。爹犯了“众人恶”。他当队长这几年,火暴脾气,说话死难听,得罪人不当一回事,加上好吃嘴,只要他领着干夜工,队里都是磨白面烙油馍,或是炸油条,跟着他干的人大吃大喝,没有千的人说闲话。一个月下来,少说也给社员们吵十几架。一句话,爹当队长这几年,娘没少生闲气,没少落骂名。后来,爹回来了。然而,要搞退赔。一公布,爹该赔一千零三块。

奶奶愁得端起碗,光张嘴,不下饭。娘翻遍了箱子底,连娘家陪嫁的老粗布单子都拿出来,叫爹寻人卖。

这时候,语文老师提着一个花提兜来了。

“咦?”奶奶惊得张大了嘴,好半天,不知道该怎么样招呼他。自从奶奶干活儿下工的路上,风言风语听到,六姑和眼前这个男人“自谈”的事后,当着六姑的面,奶奶一根麻绳拴住了脖子,上吊了几次,被爹死死拽活啦,劝住了。奶奶说六姑,谁家闺女寻婆家不要媒人?大闺女咋有脸自己找男人?丢了咱家八辈子人。还扬言:“你前脚跟那野小子,我后脚就吊死在你屋门头上。”娘请来了大姑、三姑,一系列好话,奶奶才罢了死的念头。从那一天直到此刻,奶不搭理六姑,走路碰上语文老师,任人家亲孩子似的嘴甜,也不还句腔。这就是农村常说的那句话,女大不可留,留来留去结冤仇。

语文老师担心引起误会,忙解开花提兜,三言两语说明了来意。奶奶看着花提兜里的一沓子钱,先是惊诧,后是感动,危难见人心啊!当教书先生的,就是与别人不一样;当教书先生的,就是懂事。唉,当初怎么就迷了心窍呢!他出身有问题,家里穷,但是鸡都带两爪,老天爺饿不死瞎眼雀,人家心眼又这么好,难保人家将来不发达。六月怕是时来运转,寻了这么个知冷知热的男人,一激动,忙对娘说:“她嫂子,快给老六家搬个墩儿。”

啧啧,老六家!奶奶在这瞬间似乎心病好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