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洛河边的渡船(4)
啄命图
爹把客人让到堂屋,挪挪那张雕花罗圈椅子,擦擦爷爷留下的黄铜水烟袋,点一根火香,说:“赖七哥,尝尝这。”
奶奶打了碗鸡蛋茶,卧了六个鸡蛋,闷了两勺红糖,搁在赖七侧面的黑漆八仙桌边,说:“大热天,喝碗茶。”
赖七享受罢,抹抹嘴,拉两句闲话,扯三句客套,套一会儿近乎,便问六姑的生辰八字,然后说:“是不是鸡子叫唤的时候落的地儿?”
奶奶佩服得不得了,附和道:“是哩,就是五更扎火那会儿。”
“这闺女,咋生在这时辰?先前叫人合过八字没有?”赖七也不看奶,瞅着屋角的一个蜘蛛网,好像那里有个七仙女似的。
“三岁的时候,一个过路的道士给合过。”
“咋说啦?”赖七收回目光,盯着奶奶的嘴。
“这闺女是天上的玉女转世,命硬,一辈子该守贞,不能婚配,要不克家人。这两年来了不少提亲的,都叫我挡回去了。”
“嗯,克过没有?”
“周岁时把她爹、二姐妨死了。”
“使了镇法没有?”
“那道士画了一道符,就镇在祖志上边了。”
赖七转脸,侧视着屋边墙上那幅祖志及旁边贴着的黄表紙。
赖七托起水烟袋,咕噜了一阵子,慢条斯理地说:“想不想把您闺女这硬命破了?”
“老想。”
“破法嘛……”
一旦家里有客,娘能闷在灶火一上午不出来。这会儿,她端着黑漆条盘,把菜往院中的青石桌上摆,一碗方块肉,一碗闲食疙瘩,一碗过油豆腐,一碗鸡肉海带丝,一盘醋熘银条,一盘清拌杏仁,一盘清调猪肝,一盘酸辣羊肉,鼓捣得满院子都飘着清香。一瓶酒,三个酒杯,三双碗筷。
爹说:“赖七哥,院里凉快,坐外边吃吧。”
“随便。”赖七笑笑,一副有功该受禄的样子。
六姑下工回来,把锄往屋檐下的钉子上一挂,闪进灶火,边打水边问:“嫂子,哪儿来的客?”
“算……”娘张了张嘴刚要说话,爹似乎跟着六姑的脚后跟进了灶火,听见说了一个“算”,担心说“算命先儿”,忙使眼色,娘一拐嘴说道:“一个老亲戚,俺娘家那边的,都出五服了。多年没来往,今儿个不知哪阵风把他刮来了。”
爹拿了一瓣大蒜,出了灶火。
六姑没在意,抹把脸,盛上一碗面条,进屋去了。从石桌边经过时,六姑随意看了一眼赖七。
赖七好像早留了心,那眼里像长出了一双手,狠狠向六姑抓过来。
赖七临走,奶奶塞给人家两块钱。赖七犹豫了一下,接了过去,说:“这是利事,我若是不收,对主家不利。大娘,破法一使,我给您老六说场媒,中不?”
奶奶说:“巴不得哩。”
赖七说:“咱说定日子,七月七来相亲。”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