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洛河边的渡船(5)

2022-09-20 15:59:4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啄命图,中!奶奶笑了。 喝罢汤,奶奶拿尺子量量六姑的身量,找一套六姑穿过的旧衣裳,掂一捆谷草,坐在月明地里扎草人。 约莫二更天,奶奶叫醒六姑和我,

啄命图

“中!”奶奶笑了。

喝罢汤,奶奶拿尺子量量六姑的身量,找一套六姑穿过的旧衣裳,掂一捆谷草,坐在月明地里扎草人。

约莫二更天,奶奶叫醒六姑和我,掂着一个圆竹篮,扛着大草人,三人一路,来到村头岔路口。

奶奶从篮子里取出草木灰,在地上画了一个大灰圈,每个圈里捧上一捧土,每捧土里插上一炷香。每炷香前摆上一碗供食,每碗供食前放上一块箔,一捏五色纸。奶奶划火,点香,烧纸,点草人。奶奶做这一切的时候,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专心,那样的虔诚,仿佛是在进行一桩十分神圣的事情。

火亮里,奶奶跪着,两手掌心撑着地,脚后跟朝上一翘,额头叩着坚硬的地面,啷啷响。

“一、二、三……”我轻轻地数着,“十三,十四……”

奶奶的大发髻散了。一缕灰发耷拉在额头上,额正中心出了血……血粘住了灰发,奶奶像没事一样,头磕得重,磕得响……

六姑捂住了脸。

奶奶磕了个整数——100!磕定,奶奶双手一合,对天对地作了三个揖,念了一大串天神地神的名字,说:“俺把您的玉女还给您了。”

七月七到了。

晌午,有人敲门。门闩一拉,我顿时愣住了,咦,算命先儿赖七,他不是说给六姑提媒,今天来相亲嘛,怎么他一个人来了?莫非对方不愿意?

爹弓腰扫地,一扭脸,看见算命先儿,有点料想不到,两片嘴皮吃年糕粘住似的张不开,一双疑惶惶的眼斜向奶奶。

奶奶听见响动,拖着围裙从灶火出来,表情和那次见面一样。奶奶一副沉稳的模样,爹从奶奶脸上得到启示,一急,话儿出口,似乎有点不太顺:“赖七——哥来啦。”

我溜进灶火:“娘,来的还是算命先儿。

“胡说。”

“你出去看看嘛。”

奶随后跟进来,见我给娘学话,哼了一句:“小人芽儿,看个啥?爬出去。”

娘忙问:“六妹寻的哪儿的人?”

奶说:“那天来的算命先生。”

“他不是说给六妹提场媒嘛,咋提的是他自个儿?”

“咋啦?”

娘笑了,看着奶奶的脸,说:“不咋。”

娘把面揉好,拿过大擀杖,抖开膀子擀面条。奶坐在煤火边,扑打着扇子扇火。

娘说:“要说嘛,人也不赖,可总觉得不般配。”

“咋不般配?不缺胳膊不少腿,不少鼻子不少眼儿。再说,人家是市面上行的人,舌头上有吉凶,指头上掐运气,串千家门,吃百家饭,能人哩。”

“大啦!”

“大?你公公比我还大十六岁哩,他才比月儿大十一岁,就算大?”

“样儿也不般配,一个白里透灵,喇叭花似的,一个黑里透黄,活脱脱一个干透的皂荚。谁家的白妮会寻个黑泥鳅?如果六妹嫁给他,那真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