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洛河边的渡船(9)

2022-09-20 15:59:4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啄命图,从大队回来一进家门,六姑绷着脸,说:哥,你好赖是个人物头,往后干啥,不用再叫队里人霉气熟了,熟了。 爹挠了挠乱蓬蓬的头发,嘿嘿一笑。若搁

啄命图

从大队回来一进家门,六姑绷着脸,说:“哥,你好赖是个人物头,往后干啥,不用再叫队里人霉气‘熟了,熟了。”

爹挠了挠乱蓬蓬的头发,嘿嘿一笑。若搁平时,他会跟六姑急,现在是队长了,有了官肚量,不跟平民百姓一般见识,对六姑说:“看你吧,人家掂你哥的凉壶,你也掂。”

娘笑得抿不住嘴儿。

爹说:“往后哇,你大哥当了队长,人堆前头,你少办我的难看,不比在咱家。”

六姑憋住笑,说:“中。”

食堂才开办时,三天一小改善,五天一大改善,对于习惯了小锅汤水的乡下人来说,还算新鲜了~阵子。

我们中队食堂设在大方院,是过去一家地主的宅子,大方院外边,宽宽绰绰一块地方,足够几百人口当饭场。

爹立在食堂门口,吹了开饭哨。饭场上,用白石灰画了四个大圈,每个圈里,摆着不同的饭菜。

第一个圈儿:白蒸馍,冬瓜炒肉,鸡蛋汤。

第二个圈儿:玉米面,熟青椒,小米汤。

第三个圈儿:红薯面窝头,红萝卜咸菜疙瘩,红薯面汤。

第四个圈儿是“懒汉缸”:一口半截缸,缸里清水煮红薯,没有一点腥味,菜是炒红薯叶,炒红薯梗。

爹立在食堂中央,拿着纸烟盒,念着上边的号码。放卫星的人,吃第一个圈儿的饭,中间派,懒汉,依次类推,分别吃二、三、四个圈内的饭菜。

爹点到谁,谁拿着饭碗乖乖顺顺地站到分类的饭圈里。

爹点到了六姑,六姑到第四圈吃“懒汉缸”。饭场上几百双眼,齐齐射向“懒汉缸”,十几个男懒汉,缩着脖子,披件夹袄,胳膊夹着碗筷,要饭似的,一个个拖着步子,走进第四圈。这些人如果早知道吃这样的“懒汉缸”,不吃,也不来丢这八辈子人。话说回来,能不吃吗?上午干活儿要力气,吃不饱,哪来的力气?没力气,甩不掉“懒汉牌”,晌午、晚上还跳不出这个圈。照着这个逻辑一推,懒汉都想通了,一弯腰,从半截缸里舀上一碗冒尖的红薯,低着头,嘴不离碗边,死命地吃。

我跟爹在头一个圈吃饭,瞅着没人,我拿起两个蒸馍,分成四块,埋进汤里,端着饭,溜到六姑身边,把碗里的馍夹到她碗里。

饭场上的老树枝上,架着一个有线广播喇叭,喇叭正对着饭场。这会儿,喇叭里叫得正凶:“昨日卫星消息,第二生产中队,收玉米日进度已达31亩,亩产创4000斤纪录。公社秦社长在昨晚电话会上表扬了二中队长……”

各圈里的人都在嘀咕。

“瞎喷。”

“反正吹牛皮不上税,净吹了。”

“哼,会喷的吃香的,说老实话的吃懒汉缸。”

六姑夹起一块红薯,嚼了半天,咽不下去,喉咙眼像长了道墙,那是气儿。这会儿,大伙儿的嘀咕像一颗顺气丸。人心是杆秤,犯着跟爹去吵。评理嘛,大伙儿心里不是把理评清了?想着想着,六姑喉咙里的墙消失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