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历史典故:吴越国的崛起

2022-09-20 11:35:14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难以延续的高光时刻,像脱柙而出的奔马,春秋末期,在诸侯们错愕的目光下,吴国迅速崛起于群雄争霸的华夏大地。 历史的发展自有其逻辑,不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然而,在历史的关节点

难以延续的高光时刻

 

像脱柙而出的奔马,春秋末期,在诸侯们错愕的目光下,吴国迅速崛起于群雄争霸的华夏大地。

历史的发展自有其逻辑,不因个人的意志而转移。然而,在历史的关节点,应运而生的杰出人物所起的作用也是决定性的。带领吴国快步走向强盛的那位杰出人物便是其第十九代国君寿梦,他采取的一系列强国强兵之策,我们不妨称之为两千六百年前的改革开放。

对于泰伯奔吴、仲雍立国以后的五百多年,人们知之甚少。并非其间的十七位君主全都碌碌无为,不值一提,而是因为当时吴国并没有自己的历史记载,甚至没有确切的纪年,所有的精彩也就掩埋于岁月的尘埃之中了。

立国之初,句吴与中原地区绝少互通音问。姬发灭商建立周王朝以后,虽然寻访到仲雍的重孙周章,正式册封其为吴国国君,跻身诸侯之列,可是由于吴国远在东南一隅,与其他诸侯国的交往仍旧很少。

地处偏远也有好处——中原各国因为群雄争霸,兵连祸结,民不聊生,遭受灭顶之灾的弱小邦国数不胜数,这个翅膀毛还没有干透的蕞尔小国乐得躲在一边,不事声张地让自己的人民繁衍生息。然而,偏僻闭塞也妨碍了不断引进中原先进文化,延缓了句吴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

公元前585年,寿梦继承了父亲去齐的国君之位,与中原地区不相往来的局面随之告终。

年富力强的寿梦进取心十足,痛感自己国家封闭落后,仰慕中原诸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水平,即位不久就北上朝觐周天子,又出访楚、鲁等诸侯国,考察学习的一大重点是礼制音乐。

礼乐是中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礼,指的是各种礼节规范;乐,则包括音乐和舞蹈。礼乐对乐队和歌舞队的编制有严格规定:王室乐队排列于东西南北四面,诸侯乐队排列三面,大夫的排列两面,士的只排列一面;天子的歌舞队六十四人,排成八行,称“八佾”;诸侯用三十六人,排六行,称“六佾”;卿大夫用十六人,排四行,称“四佾”;士用四人,排两行,称为“二佾”。乐舞的修养操持被列为贵族阶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周王室和贵族子弟从十三岁就开始学习礼仪乐舞,到二十岁左右要全面掌握《六代舞》和《六小舞》,目的是通过乐舞促使人们完善内在修养,自觉遵守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安定。

正因为礼乐制度如此重要,得知诸侯擅用八佾,违犯了礼乐制度时,孔子才会愤怒地发出“是可忍孰不可忍”的谴责。

和周公的后代鲁成公会见时,寿梦深入地询问了周公制定礼乐的情况。鲁国宫廷内保留着周天子的礼乐,鲁成公命令乐工将先王的礼制音乐一一向他演示,并且为他演唱了夏商周三代的民间歌谣。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