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吴越国的崛起(2)
难以延续的高光时刻
中原诸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令寿梦又是钦佩又是羡慕,感慨地说:“孤在夷蛮,徒以椎髻为俗,岂有斯之服哉!”话语中颇有些自惭形秽的意味。
可是,谦卑的态度掩盖的却是不甘人后的雄心。同年发生的另一件事告诉人们,这个从偏远落后地区出来见世面的土包子小看不得!
吴国的近邻楚国不但疆域辽阔,国势强盛,而且野心勃勃,在诸侯国中率先称王,明目张胆地挑战周天子的王权,全然不顾天下诸侯的反对。
楚国还一个接一个地吞并邻国,前后兼并的国家达到十二个之多。它这样不断扩张,比邻的吴国当然感受到严重的威胁。就在寿梦即位之前十六年,楚庄王伐舒以后还曾经“盟吴、越而还”,公然把吴国视为附庸。
在正当盛年的寿梦胸中,屈辱激起的是雪耻的决心,威胁唤醒的是自强的意识。经过五百多年的发展,吴国疆土扩大了、国力增强了,不甘心受人驱使、任人宰割,这丝毫也不奇怪。出人意料的是寿梦表示自强决心的方式——他在即位的当年也宣布称王,成为第二家称王的诸侯。
人们难免讶异——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这些威名赫赫的霸主全都奉周王为共主,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行事,而没有如此胆大妄为。难道寿梦当真以为,自己的國家已经强大得跟楚国不相上下,可以为所欲为了?强邻压境的当口,难道他不怕引起众怒,树立新的敌人?
其实,寿梦出访中原绝非只为了欣赏宫廷乐舞和流行歌曲。历史学家那样写,恐怕是上了他的当,他肯定已把各国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他们谁也没有真正效忠周王的诚意,谁也没有足以号令天下的实力,彼此之间还在没完没了地明争暗斗,所以不可能出面干涉。既然如此,这个王就是不当白不当,当了也白当。
事实证明,寿梦这一宝押对了,称王并没有招致严重后果。第二年,远在北方的晋国还派一位名叫申公巫臣的使臣来向他致意,游说他联合伐楚。
寿梦未必不明白,晋国是想利用他削弱楚国而自己称霸。可是他既已决心与楚为敌,就也想利用晋国,何况远交近攻正是当时普遍遵循的准则。申公巫臣没有多费口舌便完成了使命。
这位外交使节还充当了军事顾问的角色,向吴军传授车战的战阵和战术。在智力军援的同时又提供军事装备,把带来的三十辆战车留下一半,让吴军用于训练。江南是水网地区,主要交通工具是船,作战方式除去步战就是舟战。可是要想在诸侯争霸中夺取话语权,必须把兵力投向长江以北的广袤原野,战车绝不可少。
当时的战车是木制的,配有青铜零部件。不同于汉代以后的马车,车辕不是两根而是居中的一根,不是直的而是弯曲的。每辆车四匹马,中间两匹驾辕,两边两匹拉边套。车上站三名披甲武士,中间的驾车,左边的射箭,右边的在敌我战车交接时用戈或矛格斗,车后配备二十五名至一百名步兵。这样的一套车战单位叫作“一乘”,当时各国的军事实力就以“乘”计算,所以,军事强国叫“千乘之国”,后世的皇帝叫“万乘之尊”。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