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吴越国的崛起(5)
难以延续的高光时刻
对于阖闾的统治国人不心服、诸侯不看好,这就迫使他必须及早采取措施,以安邦定国,富民强兵。
阖间登基后授予伍子胥“行人”的官职,让他“与谋国政”,负责外交和内政。这绝不仅仅是论功行赏,绝不仅仅是对于他帮助自己夺取政权的酬庸,主要还是因为在交往中已经认识了伍子胥多方面的才能。
阖闾与伍子胥商讨富国强兵之策。伍子胥说,吴国没有像样的城池,缺乏正规的军事力量,粮食储备也不够充足,所以当务之急是“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元末朱元璋起兵时,谋士朱升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恐怕并非原创,而是脱胎于此。
得到阖闾首肯,伍子胥监工督造,在现今锡、常交界处的太湖边建造了一座城池,史称阖闾城,是重要的军事基地。这座城“周十里,陵门三”,东面不开城门,因为东南方的越国已经成为敌国。遗址现今还在。为了解决阖间城的供水问题,又开掘运河引太湖水人城,名为闾江。伍子胥亲自带兵在此驻扎,进行训练。
几乎同时还在姑苏建造了大阖闾城,并且把国都从梅里搬迁到那里。这一说法受到一些考古工作者质疑,他们认为大城小城都在现今的阖闾城遗址处。孰是孰非,这里就不做辨析了。
受到阖闾重用的还有另一位客卿孙武。孙武是齐国人,是因为避乱从齐国投奔吴国的。伍子胥将他推荐给阖闾,阖闾读了他的《兵法十三篇》,又观看了他的实地操练,得知他确实具有非凡的才具,便任命他为上将军,委以统军的重任。
阖闾鼓励农民开垦土地,并且注重兴修水利,大力发展农业生产,还酌情减轻人民负担,使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他本人则厉行节约,“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器不彤镂、宫室不观、舟车不饰、衣服财用择不取费”。国库因此逐渐充盈。
为了缩短与中原各国之间的差距,阖闾还积极提倡引进先进文化,借鉴中原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大胆改革。
这一切产生了显著的效果,吴国的发展令中原诸侯刮目相看,国家地位日益提高。
另一方面,吴国则在不遗余力地扩军备战。阖间责成伍子胥、孙武等人负责“选练士、习战斗”,经过伍子胥和孙武的整编、训练,吴军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因为地处水乡泽国,水军的作用仍然受到重视,建造了一批战船,并在太湖的夫椒山操练水师;在重金罗致下,干将、莫邪等能工巧匠前来投奔,铸造了大量精良兵器,吴军装备的“扁诸之剑”成为驰名当世的利器。
伴随着国力的蒸蒸日上,阖闾的野心愈益膨胀。可是,要想争霸中原,身旁强大的楚国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何况这个邻居一直对自己虎视眈眈,不怀好意,双方屡次发生战争;何况它还收留了吴王僚的弟弟盖余和烛俑,对阖闾本人的执政地位乃至生命形成潜在的威胁。于是,在长期的吴楚对抗中,吴国从骚扰性偷袭转而采取战略攻势。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