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喝醉酒的父亲

2022-09-20 16:00:05 来源:忠言堂 作者:秩名
导读:杏林深入觅酒香,一位身高八尺的壮士,身披铠甲,手搬巨石,要砌出一段城墙,来防御敌寇。还未完工,忽而想起未留城门,挡了百姓去路,复又一重重挪移,不料脚下趔趄,石头坠落脚

杏林深入觅酒香

 

一位身高八尺的壮士,身披铠甲,手搬巨石,要砌出一段城墙,来防御敌寇。还未完工,忽而想起未留城门,挡了百姓去路,复又一重重挪移,不料脚下趔趄,石头坠落脚面。

这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壮士并非演绎,而是喝醉酒的父亲。一石惊醒梦中人,父亲这下看清,“城墙”只是他堆砌的一段“酒事”。

父亲的故事很多,但他记得最多的是儿女的趣事。比如在我刚够得着餐桌的时候,已经可以豪迈地说:“干了这一杯!”

是小杯,装的却是53°白酒。

18岁之前不能饮酒?父亲的字典里没有这条家规。所以,床头贴满的公式背不过要挨打,做错事情必受惩罚,家教虽严,但父亲准许我们喝一点白酒,舒筋活络,解忧解乏。喝了酒的父亲温和慈祥,幽默风趣,“含饴弄孙”在父亲这里可以置换为“含酒”。在我的印象中,有了酒,家是另一番氛围。老家的八叔辗转到山西探望父亲时,就着并不丰盛的小菜,两人可以从中午一直喝到晚上,那是喝不完的酒,更是叙不尽的情。

进馆子喝了尽善的酒,到戏场看看黄芽韭。家里的(妻子)丟在大门口,不能误了《破洪州》。

这一民国的民谚中,“黄芽韭”指的是晋中一带有名的晋剧演员郝斗明,“尽善”取自李闯王路过杏花村时喝了汾酒,誉为“尽善尽美”,尽善后成村名。此民谚放之四海皆准,万变不离其宗。其宗,自指汾酒。《噶礼毒母案》有载“晋之人长于商,车辙马迹遍天下,齐鲁秦晋燕赵诸大市,执商市牛耳者咸晋人”,汾酒是白酒之庭祖毋庸置疑,只是《破洪州》在父亲就要换作京剧《回荆州》。

总之,喝汾酒,听京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父亲最大的人生享受。父亲好酒,只喝高度酒,最好一口干掉才过瘾。这也是他的性格,做事干脆豁达,为人豪爽仗义。在我们的心目中,高大威猛的父亲是一座伟岸的山,只是我从来没想过,这山石不会永远坚牢,甚至在某一天有可能颓然倒下。

我永远不会忘记,听到父亲癌症晚期时的悲痛。得知父亲患糖尿病时,我已忍不住伤心落泪。癌症来了,糖尿病都不算病了,我竟忍住了眼泪。手术、治疗、复发、再手术……三年四次手术,坚强的父亲挺过来了。

用药,并改善一切不良生活习惯,父亲戒了酒。戒酒不止为自己,更是为了儿女,他担心一次次住院会牵扯儿女的精力,会拖垮我们的身体。

我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陪父亲小酌,共享清醇之美。

那年7月,有机会来到吕梁。重回山西,在熟悉的景色中穿行,在弥漫着酒香的空气中贪婪地深呼吸,回忆不禁涌上心头。和汾酒结缘那么久,从小时候的品尝到深入汾酒腹地,中间竟隔了三十年。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