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回忆散文:记忆中的稻草乡愁(4)

2022-09-20 15:59:52 来源:忠言堂 作者:秩名
导读:稻香的草床,马铃薯一旦成熟了,母亲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要备足下一年的种子。马铃薯长得不是一个标准,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老有嫩,有滚滚圆的,也有椭圆形

稻香的草床

马铃薯一旦成熟了,母亲的第一件要事,就是要备足下一年的种子。马铃薯长得不是一个标准,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老有嫩,有滚滚圆的,也有椭圆形的。留种的马铃薯,选择最为标致的那种,既不大又不小,农话有一句“有種像种”,体现的就是优生优育。

我最喜欢播种马铃薯。首先是把闲置的空地翻掘、平整好,地块通透与畦沟畅通最为关键。当然,泥地能含些沙性的土壤最优了,不会积水,利于马铃薯的生长与高产。浙北地区种植马铃薯的时候,就是年味快浓起来的光景。当然,有的农户是选择在春节后的正月里播种,可谓是大地回暖的第一个“报春”。这个时候,我将盛装着马铃薯种子的竹篮从腾空的挂钩上取下,一个个马铃薯的上端,已长出一些白白嫩嫩的细小芽儿。在将它们一个个轻轻地放人用锄头掘开的坑穴时,我还要在它们的身上放上一把草木灰,再覆上细碎的泥土,既可起到“倒春寒”的防冻,又可利水干燥,适应马铃薯健康抽芽,笑迎春光,茁壮成长。

“舌尖上的中国”奇妙无穷。马铃薯还可以变着法儿烹饪,好吃,也难忘其味。小时候,每当母亲把马铃薯煮熟,总会叫我剥去马铃薯一层晶莹剔透的外衣,有时我手上沾满了黏稠的“糊状”,母亲还会教我怎么“剥”不粘手。这些被剥去表皮的马铃薯,母亲用菜刀背面在砧板上将它们轻轻地敲扁,在烧得红红的、油亮亮的铁锅里“呼哧哧”地煎烙,那种气味、风味,特别诱惑、馋人。这时,母亲总会亲热地让我先尝尝,那种热乎乎、香喷喷的感觉美得不得了。还有,马铃薯片炒韭菜,黄绿两色搭配,色香味齐全;醋熘土豆丝、土豆煮猪排,等等等等,千变万化,一言难尽,总是难以忘怀。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