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选:诗歌太阳的陨落
不落的“诗歌太阳”
在我的书架上,有不同版本的《普希金抒情诗选集》。那是上世纪80年代购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皇村的回意》《致大海》等名篇仍有印象。读普希金的诗,富有人情味,语言优美,感情细腻,色彩丰富,给人力量,感到很亲近。同时,又觉得他在遥远的国度,走进他的心灵世界,拜谒他的灵魂,在那个年代更是不可想象的事。今年金秋,我与几位好友结伴赴俄罗斯游,在莫斯科最后一天的行程,是逛阿尔巴特街,做梦也没想到在这里遇见了这位俄罗斯“文学之父”、伟大诗人普希金。
阿尔巴特街,起源于15世纪,是莫斯科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街之一。街面用灰色或褐色砖块铺就,全长约一公里,宽十余米,既有人物铜像及年号的“老字号”,又有时尚的服装店、珠宝店、咖啡店、套娃玩偶店等店铺,琳琅满目,繁华热闹。街的尽头,最醒目的是整垛墙上绘有朱可夫元帅的巨幅画像。街头的书摊、画摊、雕塑,充满着文化气息。它是艺人和画家的天堂,一道不灭的风景线,被誉为“莫斯科的精灵”。不少人是奔着它购物来的。
在靠近外交大楼后侧与著名的哞哞快餐店之间,有栋门牌为“53号”的浅蓝色二层楼。“这是普希金故居,当年他和新婚妻子的蜜月期是在这里度过的,”领队的介绍,令我兴奋不已。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独自一人神游这一文学圣地。目光扫视了一下“53号”楼的门牌,大部分被爬墙的藤叶遮掩,不易被人们发现。墙壁上镶嵌着普希金的青铜头像,标注着“普希金于1831年2月至5月在此居住”。楼的对面,立有一尊普希金和妻子娜塔丽娅的铜像,据说是按他们结婚时的原型塑造的。普希金浓密的头发微卷,面容英俊清瘦,身着燕尾服,衣领打蝴蝶结,神态潇洒浪漫。娜塔丽娅身材高挑,秀发垂肩,婚纱连衣裙罩着美丽的身段。他俩牵手并肩,目视远方,流露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铜像前放有游人敬献的鲜花。我从故居的拱形大门而人,院内清静闲适,草木幽香。从中文牌子可见,这里又是“国家普希金博物馆”。参观时欣喜有中文简介。一楼展出《普希金与莫斯科》,翔实的史料,介绍普希金早年在莫斯科的活动。从木质楼梯拾级而上,二楼是普希金当年的居室,展有图片、画像、手稿及速写插图,陈列用过的家具、书桌,以及娜塔丽娅的梳妆台。通过这些实物,能触摸到这对儿伉俪的灵魂。
普希金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童年时代是在充满诗歌和家庭文学沙龙的氛围中度过的。父亲爱好文学,精通诗歌。伯父是职业诗人,从小教他写诗,称为“诗父”。奶妈阿琳娜是农奴的女儿,来自生活底层,语言生动朴实,常给他讲民间传说故事,用民间文学养料浇灌其心田。正如普希金在《梦》的诗中写道:“她戴包发帽,身穿老式的衣衫/一面诚心地画着十字祝我幸运/一面不停地祈祷把鬼怪驱散/轻声讲起死人的故事和波瓦的功勋……”1811年,12岁的普希金人沙皇下诏建的贵族子弟学校皇村中学,成为少年普希金的诗歌摇篮,15岁就认定写诗是他终生的事业。“我一旦作出决定,就不再变心/要知道,我是命中注定,才选定了竖琴。”一次升学考试,普希金朗诵了《皇村的回忆》,当时最负盛名的诗人杰尔查文听后,老泪纵横,感到诗中有一种动人的力量。从此,他的诗才脱颖而出,公认为最有才华的诗人。在这里,他还结识了一批诗友,接受了法国启蒙思想的熏陶,使其文学创作有了精神取向与灵魂倾诉。皇村中学毕业时18岁,分配到外交部供职。他无意于仕途的腾达,热衷于社交,与皇村中学同学诗友、十二月党人保持联系。由于受民主进步思想影响,创作了一批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察尔达耶夫》《乡村》等诗篇,以其锐利的思想锋芒刺痛了统治者,引起当局的注意,先后两次遭流放,但他始终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他的著名诗句“星星之火必将燃成熊熊烈焰”,后来在中国译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被当局遣送到其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期间,是他创作的鼎盛时期,在创作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