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富贵的结局(5)
康百万
过了几年,孙寡妇又来了。当然,她的牛早就“赎”回了。这次,她带着孙之绪来了,说是“当”孙之绪的。
这下子更有热闹看了,屁大的工夫,康家当铺前就聚满了人。
当牛好说,这活生生的人咋处置呢?不当吧,就有点歧视人家不是“东西”了。康百万真是为难了。
当时,周二爷也在场,看到康百万为难的样子,心里边直乐,跟喝了蜜似的得劲儿。
来顺瞪着孙寡妇,忍不住说道:“大婶,当初您当牛,说是当,来龙去脉您清楚,康家可是白白损失了几十两银子呢。你怎么不知感恩……”
没等来顺说完,孙寡妇抿着的嘴咧开了:“掌柜的,俺就是来报恩的。”
在场的人都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孙寡妇的葫芦里装的是甘露还是黄连。
孙寡妇转身对康百万说:“康掌柜,俺不是糊涂人……俺没有啥报答的,如今孩子长大了,就让他跟着您干吧,在当铺里扫扫地,看个门啥的,只要您管吃管住就中。”
原来如此!康百万还想拒绝,孙之绪“扑通”给康百万跪下了。
康百万没有办法,便收留了孙之绪。
就在孙之绪到康家当铺当小伙计没多天,孙寡妇无疾而终。有人猜测,可能是孙寡妇预感自己来日不多,担心儿子无依无靠,这才“当”儿子的。
孙之绪还真不含糊,手脚勤快,脑瓜子灵,没有几年工夫便能识金辨银,接替了来顺的位置。之后,更是把康家当铺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这个结果,不只康百万没有想到,还有周二爷。
打春
光绪六年(1880年)正月的一天,康百萬走出家门,信步来到邙岭上。崖边的迎春花已经泛出了花蕾,杨树的枝条冒出了青青的胡须……岭上紧绷了一个冬天的黄土,仿佛就像洛河里的冰碴子,因为暖阳的照耀而开心松弛开来,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
放眼望去,康百万发现,除了自家的农田里有伙计在忙碌外,周遭其他乡亲的田地里没有一点儿动静,连个人影都没有。常言说,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该啊!大管家来顺见状,忙说,老掌柜,连年干旱,庄稼绝收,老百姓没有种子是其一,其二,他们都断了念想。
咦?康百万看着来顺,眼里充满了疑问。
来顺本想隐瞒,此时不得不说了实话:“老掌柜,他们一部分人打算外出逃荒,一部分人指望康家救济呢!”
怎么会这样?康百万着实吃了一惊。他倒不是怕救济,他是担心乡亲们没了精神头,忙问来顺:“打春了吗?”康百万记得好像再有两天立春。乡间有句老话,打了春,赤脚奔。虽然没到立春,一辈子以种地为生的乡邻也该开始行动了。自他记事起,哪年不是如此?康家安排农事,不等立春,过罢年就开始了。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