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一个民族的尊严(21)
大河灯魂
在风台叶家荒演出期间,小学校长董振风赠他银牌一块,上嵌文字“如同春雪”,称赞他的演唱音调清脆圆润,表演技巧高超。另外,宋廷香在扮演彩旦行角色的表演中也颇见功力。《白玉楼讨饭》中的李三姐,他演得风骚、险恶;《安安送米》中的婆母他演得愚昧、狠毒;《游春》中的王干妈他演得泼辣、诙谐。每个人物都表现得性格鲜明,绝无干人一面之嫌。一次,在武集演出《白玉楼讨饭》,他扮演的李三姐正与奸夫周大来吃酒调笑,暗地庆贺陷害侄媳白玉楼已得手的时候,台下突然闯上一人,持枪扯住“李三姐”,一直把“她”拖下舞台,准备将“她”一枪打死。观众顿时哗然,齐围上去劝阻:“人家这是在演戏呀!”“他是玩灯的宋廷香!”直到此时,持枪人方才恍然大悟,连忙向宋廷香赔礼道歉。
由于“弦子灯”的出现和流行,一些著名的花鼓灯艺人如:刘传山(艺名“盖淝河”)、冯金辉(艺名“白菜心”)、“小铜锣”“白菊花”“假貂蝉”等都逐渐偃旗息鼓,退了下来。“一条线”“宋瞎子”“盖九江”等几位艺人随即异峰突起,名声大振。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县文化馆的领导下,以西淝河南北岸的两个“弦子灯”班合并一起,成立了“弦子灯”专业演出团体,即凤台县地方戏大众剧团。宋廷香、詹乐亭、苏秀礼等任剧团负责人。他们那时演出的住宿、生活各方面条件都很差,经济上自负盈亏。三个铜板一张票,每天两场戏,收入二至三元。散戏后几个人合盖一条被子,睡在芦席棚子下面的土台子上。演职员二十来人,有走有来,人数还不能固定。当时就有一首顺口溜,生动形象地反映了他们的窘况:
弦子灯 真可怜
大褂当作蟒袍穿
头上戴顶破礼帽
身披红布当大官
破锣烂鼓敲不响
竹竿根子当鼓板
一共不会十台戏
还有几处不管演
要是演个武打戏
杈把扫帚扬场掀
像这样的演員阵容、经济状况、演出设备,当个剧团的领导有多难,可想而知。但宋廷香是个犟种,工作认真负责,且能吃苦耐劳。为了解决演职员的吃饭问题,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挑水和泥做土坯卖,以补贴职员菜金。他常在后台放个烟匾,发动小演员在池座里,拾烟头留给有烟瘾的演员下场后吸(而他却一辈子不吸烟)。剧团流动到八公山,雇了一艘小船坐人装道具,为了争取时间节约开支,他带头脱掉鞋在雪地里背绳拉纤。每天早晨,他烧好洗脸水再喊演职员们起来练功练唱,上午还带领他们参加区里组织的政治学习。宋廷香根据当时的形势,随时做演职员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眼光要放远,不要叫家里二亩地缠住腿,要团结起来渡过暂时的困难。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