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经典散文:一个民族的尊严(31)

2022-09-21 11:50:2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大河灯魂,锣鼓点子敲地响叮咚 最伤心的还是常和龙 打断狗腿都要来玩灯 庄家抵灯正要败 斜刺蹿出个鼓架子 从此号称一根筋 事后,十三岁怒闯灯场,一炮走红的常

大河灯魂

锣鼓点子敲地响叮咚

最伤心的还是常和龙

打断狗腿都要来玩灯

庄家“抵灯”正要败

斜刺蹿出个“鼓架子”

从此号称“一根筋”

事后,十三岁怒闯灯场,一炮走红的常和龙,便以花鼓灯“大鼓架子”行走江湖,并以“一根筋”的艺名,在淮河流域、江淮大地上扬名立万,成了当地“千班锣鼓,百班灯”中,年龄最小的“大鼓架子”,但他并没有止步于他的一战成名,反而玩灯亦加魔怔,更加疯狂地勤学苦练,寻窍悟道。为了给本庄灯班争气,他练起跟头功来一如拼命。夏秋之季,他将庄前村后的水塘当练功场,立于塘岸的最高点,背朝水面翻腾180。后,一遍又一遍地扎入水中。冬春之际,他爬上坟地最高的坟头,朝后仰身大跳翻跟头落地。长年累月的苦练钻研,使他的胆子越练越大,功夫越练越精。直至后来,他的跟头功已练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常当着乡亲父老的面,从三四米的房梁上、草垛上,一个空中仰面“倒栽葱”似的“鹞子翻身”之后,竟能稳稳落地纹丝不动,常将观者吓得捂眼不及,惊叫不断。他还给这个高危动作,技巧难度极高的后空翻,起了个既形象又贴切的名字——“大后宝”。

经常被他的“大后宝”惊得目瞪口呆的乡亲们,看着常和龙练功如玩命,就群起劝止,但他只是微微一笑之后,继续他的“倒栽葱”和“大后宝”。转眼三年过去,他的“大后宝”后空翻,已练得炉火纯青,不仅身手迅疾利落,而且姿态优美潇洒,竟能从一個一米八的大个子头顶上,一下飞跃而过,之后,又轻盈落地而气定神闲。久而久之,“一根筋”常和龙的“大鼓架子”跟头绝技,已经成了沿淮流域无人能出其右的绝活儿,以至观众每每看灯时,绝不会放过他这个压大轴的节目。当时,有一首盛行一时的灯歌这样唱道:

“小白鞋”的浪

“郎对当”的唱

“老蛤蟆”的花鼓盖三江

“大鼓架”的跟头撵不上

这首灯歌非常生动而准确地将常和龙的跟头绝技,与“安徽省十大花鼓灯老艺人”之一的“小白鞋”郑九如、号称鼓神“老蛤蟆”的常春利,以及“望风说柳”出口成章的著名灯歌手“郎对当”孙为章等人相提并论。

常和龙成名之后,并不自满,且从不摆架子,亦加潜心研究各流派灯班的特色与绝活儿。凡遇沿淮流域的大型灯会,他逢演必到,认真揣摩,并虚心诚恳地向大名鼎鼎的前辈——傅金云、田振起、石万美、廖思标等人求教。在那个时代,想让人家将安身立命的看家本事传授于人,谈何容易!但号称“一根筋”的常和龙,在向前辈求教学艺时从不一根筋,不仅不方枘圆凿,更是灵活变通。如遇保守者,他便察言观色,暗中偷学,细心体味,反复琢磨。不管任何一个流派的“兰花”和“鼓架子”,都能成为他捕捉的“猎物”。他的记忆力超强,悟性及模仿力过人,凡经过他对不同风格灯艺博采众长过后的独创,皆能及时地运用到自身的演出之中。于是,他经常演出的“中盘鼓”“下盘鼓”“小花场”“三花场”等鼓架子动作,优雅好看,与众不同,自成体系。尤其是他在“下盘鼓”中的“大后宝”跟头,翻得高、速度快,无人企及。他的姿态刚健,动作干净利索,令人叹为观止。他在《抢手绢》《抢扇子》,直至《抢板凳》中的角色诠释和表演准确,面部表情丰富细腻,眼神顾盼流兮变化多端,时而虎视鹰瞵,时而藏锋敛锷,更是叫人拍案叫绝。他虽专工武生,却也试“兰花”“大伞架”“小鼓架”“大鼓架子”和“小伞架”,连同生旦净末和丑角活宝,凡是花鼓灯中的角色行当,他一律通吃,且个个演得神似形似,无不活灵活现。因此,十里八乡的同行,一提起这个无所不能的“一根筋”,竟众口一词,说他是个“成了精的灯油子”。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