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一个民族的尊严(48)
大河灯魂
“那咋办呐?”
“没过多久,兰花就被尼姑庵的住持,送进了省城的精神病院。经过一个阶段的心理、药物及物理的各种治疗,兰花的病情好多了。但就是不能看见跟鼓哥长得像的男人,一见,准犯病,一犯病就扯头发撕衣服尖叫乱闹,就是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医生一齐上阵,都收拾不了她。”
“就真的没招啦?”
“您别急呵!后来不知哪位医生想了个绝招,刻了一张花鼓灯的音乐碟,放进一个手提播放机里随时备着,只要兰花一犯病,医护人员就按下按钮,发癫发狂的兰花就立刻静了下来,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随着花鼓灯的音乐节奏,兰花手舞足蹈、身轻如燕、光彩照人,又是一个千人羡万人迷的花鼓灯女神。”
我听到此处,忽地一下从椅上直着立起身来,一是被灯妞的精彩叙述激得血涌心跳,二是为兰花这个与生俱来,就早已被花鼓灯的“魔症”附体人魂的灯神,惊诧不已。
少顷,我整理一下情绪之后接着又问:“那么现在的鼓哥呢?”
“还在当他的鼓架子啊。都娶妻生子了。”
“还有那个麦克,现在的一切都好吗?”
“听说他并没有急着回国。有人看见他在霍邱和怀远一带,扛着一架摄像机,跟在好几家灯班子后面,屁颠屁颠地走村串乡呐!说是他一定要写一本有关淮河花鼓灯的英文大书,把他眼里看到的花鼓灯艺术和玩灯的人,介绍给美国和世界的读者。”
就在我们的交谈就要结束时,灯妞的最后一句话,简直让我目瞪口呆。
“您还不知道吧?那个灯痴灯呆子麦克,竟说动了父母,将兰花三年的住院和医疗等杂费,一气付完。”
那一夜,我回到宾馆房间,躺下后,竟一夜无眠。
第二天,我睡到日上三竿,方才醒来。洗漱之后,这才发现灯妞塞进门缝的字条,上面赫然写道:“尊敬的孙老师,其实,您也是个灯痴。”
第八章 灯神
就在我来去凤台数月,采访及深人生活临近尾声的时候,李白月局长向我讲述了一个数年前,由凤台县花鼓灯剧团的一位演员,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办的“国际民间舞蹈展演联欢节”上,发生的一个维护国家尊严的真实事件。如不是他想方设法让我见到了几个当事人,又找来了当时带团的小王副局长,将事情原委又复述一遍之后,我很难相信他不是在杜撰。这个故事的一号主角,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刚二十出头的“鼓架子”,此人不仅胆识过人,且身轻如燕,攀援如猿。
可是,当我几次向李白月局长提出想当面采访这位为国争光、技艺超群的“鼓架子”时,此人总是躲着不见,并以各种无可辩驳的理由逃避。最后,他被领导逼急便捎过话来说:“我只不过做了一件团里任何一个‘鼓架子都会做的事,并没有那么高的境界和觉悟。只是我当时站在队伍的最前头,手脚比别人快了一点儿而已。如果这位作家真想帮助我们,帮助花鼓灯,就为我们多找一些演出机会吧……”听完这位鼓架子的话,我百感交集,竟长久无语。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