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散文:莫高窟的藏经洞(5)
面对藏经洞
敦煌遗书在藏经洞里经历了上千年,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而一旦到了世间立刻遭到浩劫,变得散缺不全。这种窃取文物的黑锅岂能让王圆篆一个人来背?那些满朝官吏在干什么?那些学人精英在干什么?王圆篆只不过是一个愚昧无知的道士,对无知者的行为我们不能过于苛责,就像我们对待一个孩子犯下的错误。他的罪过只是在不适当的时候发现,以不适当的手段处理了这些珍贵的遗书,他做过努力而没有得到回应,连那些有识之士都认识不到遗书的价值,对国宝的流失不置一词,一个无知的道士又能何为?
陈寅恪先生曾痛呼:“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反省这段历史,是我们整个民族的悲哀,单单责怪王圆篆,拿一个愚昧的道士祭刀,实在是我们的耻辱!
不管怎么说,这些“见者惊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的经卷绝大部分还是保存下来了。散落到国外不知是它的幸与不幸。从国家的角度看的确是损失了,好端端的祖上宝物被人家白白拿走,竟连点儿外汇都没换到。但是从保留人类文化遗产的角度讲,我们又似乎稍稍能得到点儿安慰,不管经卷是存在大不列颠,还是法兰西、俄罗斯的图书馆里,它总算没有毁掉,只是暂时不能物归原主罢了。人们对王圆篆的责难,也许是出于这样一种观念,宝物宁可毁于家奴,不能让于外藩。但是对文物来说,保存的价值无疑永远要胜过毁灭!我们在痛心疾首的同时,是否会为它的留存于世而感到一丝庆幸呢?据说陕西咸阳的秦始皇陵早已勘定,只是政府采取必要的措施,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暂不开掘。我想,这才是保护文化遗产的明智之举!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