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年代故事:人生的余晖

2022-10-13 21:44:05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紫藤花儿,表姑叫琴。 琴年轻时很漂亮,中师毕业后,在一家学校教书。她身材高挑,虽然当了先生,却喜欢剪一个城市里那种齐耳的“五四式”学生头,白色对襟上衣,蓝色过膝

紫藤花儿

 

表姑叫琴。

琴年轻时很漂亮,中师毕业后,在一家学校教书。她身材高挑,虽然当了先生,却喜欢剪一个城市里那种齐耳的“五四式”学生头,白色对襟上衣,蓝色过膝长裙,白色长筒袜子,黑色方头布鞋,这种装束,在当时的小县城里显得格外新潮。

女大不愁嫁。但上过学堂、平时被姨公姨婆宠惯了的琴,做事特立独行,追求的是自由恋爱,她可不愿意被世俗所束缚。正当家人紧锣密鼓地为她张罗婚事时,琴却向父母宣布,自己早已喜欢上一个有发妻的国民党要员有顺,坚决拒绝了家人为她安排的这桩婚事。姨婆很伤心,下了逐客令:“你不是要婚姻自主吗?那你就别待在这个家。”琴毅然离家出走。奶奶看到她们母女俩这样僵持下去实在不是个办法,于是就劝慰姨婆:“既然她心意已决,就随她意吧,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

尽管在国民党县政府谋事,有顺却少有官场习气,拥有读书人的儒雅与大度。无论姨婆对他态度怎样冷漠,他对他们二老都保持一贯的谦和与恭敬。看到他与琴如漆似胶地黏在一起分不开了,慢慢地,姨婆的态度也有了转变,默认了这位名不正言不顺的未来女婿。

但好景不长。一个风雨如磐的夜晚,台州就要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破,有顺要随上司撤离到台湾。有顺与发妻订的是娃娃亲,虽然外出求学,吸收了新的思想,但还是遵从父命,回家履约完婚。所以,这桩婚姻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名分,并无多少感情。再说发妻与儿子又远在东北农村,事发突然,显然无法带走他们母子。琴才是他理想的终身伴侣,他必须带走琴!可琴不是这么想的,如果跟着有顺走,今生今世恐怕就要与父母诀别,何况他们年迈体弱,岂可一走了之?去留两难,痛苦万分,这个抉择对琴来说实在太难了。隔壁房间传来老父亲轻轻的打鼾声,仿佛时刻提醒着琴:“不能走,不能抛下年迈的父母不管。”

夜已深,屋檐上的雨滴连成了线,不断地敲打着门前的石板地,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催命似的。黎明前,他们就要撤离县城,不然的话,就来不及了。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琴还是低头不语,默默流泪,有顺也一筹莫展。窗外不知不觉亮起,不能再拖了,有顺只得起身,叮嘱她安排好家事,三天后他一定回来接她。临走,有顺留下一个手提箱,嘱咐她千万别打开。

三天后,琴等来的却是军管会人员来抄家。

当军管会人员打开有顺留下的手提箱时,琴一看,差點吓晕过去,里面赫然躺着一把手枪和一大沓钞票。闻讯赶来的姨婆也当场瘫倒在地。

琴被军管会人员带走。她不明白有顺怎会把枪留给她,更不相信有顺就这样不辞而别了。灾祸,得由她一人承担,光私藏枪支这一项罪名,就要把牢底坐穿。在狱中,琴几次想自我了断,都被看管人员制止。面对铁窗,求生无望、欲死无门的琴,忍受一个一个漫漫长夜的煎熬,生不如死。而有顺的影子似乎藏匿在每个寂寞的夜晚,每每想起他们在一起那种曼妙欢愉的感觉,就像针扎似的,深深刺痛了她的心。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