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年代旧事:和谐画页(4)

2022-10-13 15:51:27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柳桂青,她每天晚上先浸泡米,凌晨三点钟起床磨浆蒸叛,早上六点半左右就蒸完了,就有人陆续来买早餐了。约七点左右,丈夫在家里卖,柳桂青挑到平山老市场

柳桂青

她每天晚上先浸泡米,凌晨三点钟起床磨浆蒸叛,早上六点半左右就蒸完了,就有人陆续来买早餐了。约七点左右,丈夫在家里卖,柳桂青挑到平山老市场卖。渐渐地,她的生意好起来了,如到了中午十一点还没卖完,她就挑着担子从平山大楼王到大米街、楼子下、石灰行、杜街等一路沿街叫卖“卖粉仔、卖粉仔……”柳桂青的叛真材实料,大家都说好吃,都来帮衬。有时也会卖不完,就有人帮忙把最后那点买了让桂青早点回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为赚一点微薄的生活费,艰难地供孩子读书、赡养老人(家婆)。

柳桂青人生的坎坷何止这些?她的一大家子安顿在一问不到80平方米的老房子,她伯母也做了外婆做了奶奶,一家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出入多有不便,难免产生矛盾,都是桂青的好性格好脾气把矛盾及时化解。矛盾中还缺不了与下米行邻居的长短琐事,多少白眼,尤其是个别人看不起他们一家,说他们是山佬。柳桂青原先和丈夫结婚就表明是“招郎入赘”,所以她才敢把丈夫带进柳家。但是邻里看她就不同,个别新迁来的邻居不认识柳桂青,他们故意把垃圾扫到他们家门口,堵她家的水沟,故意把脏水泼到他们家,占他们的晒衣服的铁线,等等。更甚的,个别亲戚竟然想把她从柳家赶出去,想霸占她的住房,還闹到法庭,说柳桂青是女的不能在这里住,幸亏父亲来了亲笔信,表述他的房产由女儿继承。

父亲在台湾几十年,其实,他更难过,谁会想到这一走就是几十年,想回一次都不可能。平山下米行是他的伤心地,老婆儿子死了,他回不去,他早就心灰意冷了。母亲去世了,他也回不去,更令他牵肠挂肚的女儿早已嫁为人妻,还让他当了外公。他经常遥望大海,满怀思念,满怀乡愁。

2000年,我们开同学会,柳桂青兴冲冲地告诉我,她的父亲前不久回来了,她和父亲离别四十多年,她终于在父亲健康之年见到了父亲。

柳桂青陪父亲走在下米行的街上,为父亲介绍家里的孩子,他一个个地亲着、疼着,抱着外孙侄孙,老泪纵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依然把小朋友叫在一起,戴着老花眼镜依然喜欢为孩子们剪手指甲、脚指甲,分派礼物。

我真为柳桂青感到高兴啊!柳桂青拿了两张照片给我看,一张是1957年她奶奶71岁生日时翻拍的照片,一张是父亲回来的大合照,对比照片,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当年年轻英俊的柳桂青父亲,现在已是耄耋老人。这张彩色照片,柳桂青坐在父亲右边,左边还有伯母,还有她的丈夫、儿女、外孙侄孙,堂兄弟众姐妹齐聚一堂,合成一张世纪人气照。父亲住在台北三重市,抱养了一个女儿,家庭还可以。2002年,父亲又回来祭祖。2011年,父亲病重,柳桂青跟旅游团去台湾探望。父亲思量女儿从小缺乏父爱母爱,自己没尽到抚养责任,艰辛劳作一辈子,感觉自己亏欠她太多,他希望女儿以后生活得更好,临终留了两万元台币给她做手尾,托夫人交给女儿,还给外孙每人一千元,表示自己常年没在家的一种愧疚补偿。她父亲离世时,可惜柳桂青赴台奔丧申请获准时间赶不上参加葬礼,没能赴台送父亲最后一程,他认验了他母亲的那句话:“阿茂盛卖骨头都要卖到海外了。”她说着,眼里噙着泪水。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