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崇拜”二字,是很严肃的词(6)

2022-10-14 21:49:30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我的崇拜,我拿上了这么高的工资,当然不会让老祖父喝寡酒的,那时县城有家卤味店,也是唯一的一家卤味店,我还会在那里无比奢侈地买下几角钱猪耳朵、卤豆腐

我的崇拜

我拿上了这么高的工资,当然不会让老祖父喝寡酒的,那时县城有家卤味店,也是唯一的一家卤味店,我还会在那里无比奢侈地买下几角钱猪耳朵、卤豆腐干儿、花生米,给他下酒。当我看到他高亢地打着酒嗝时,我十分开心,因为他有幸喝上他的曾孙的酒了,而能享受这种待遇的老人,是很少很少的,我的同事中,至少有一半人没有看到过自己的祖父,而我却能够孝敬我的老祖父,令我的同事们十分羡慕。每次我老祖父来了,同事们都要高声给我报信。

但这样的好景只维持了几年,在他年届八十时,他实在是无力拖动那条病腿了,不能走到县上来享受他曾孙的孝敬了。尽管后来在他活着的几年间,在他再也无力靠做小买卖来维持每天几口酒的时候,我保障了他的嗜好,但我还是觉得我参加工作太迟了些。

在我老祖父逝去几十年后,县城有一位主修彭氏族谱的长者告诉我,你老祖父是个很了不起的人,他二十多岁时就把布生意做到了武汉、南京、长沙,是很大的老板。他带着一支船队,多时有几十条船,敲锣打鼓,在县城的大码头出发,威武啊,顺泪罗江,人洞庭湖,下长江。平江有四大特产,茶、麻、油、纸,他什么都做,做得最大的,还是麻布。风风雨雨,一走就是个把月,满满一船去,满满一船回……那时候彭家祠堂是县城修得最大最好的祠堂,你老祖父是捐款大主,但从不留名…一

由此我相信我母亲说我老祖父曾经在长沙置有产业,可能是真有其事。那时没公路,一个县份的物资进出全靠水运,作为运输大亨,我老祖父应该是赚了大钱的。

但是一个大亨的晚年,居然不能给自己提供一两哪怕是劣质的酒,这就完全有理由让我宁可信其无,不可信其有。

不知是家里的安排,还是我老祖父的要求,我自小就是老祖父带着睡觉,一直到我参加工作后,每次回老家,都是同老祖父睡。还是儿时记忆中的那张一直未能涂上油漆的床;还是那一床补了很多补丁的麻线蚊帐,凡是老祖父的衣物用品,都是他自己缝补;还是那张只剩下三只脚的竹躺椅,在我的记忆里,它从来就没有过四只脚,比他自己那条瘸了的脚不知早了多少年;还是那盏没有了玻璃灯罩的煤油灯,几十年不变地立在竹椅旁的一个小方桌上;还是那间三面都是木板、每块板子之间都均匀地裂着缝的房间……我最要感谢的是老祖父房间的竹躺椅、小方桌和一粒灯火。我在这里完成了大部分高小两年和初中一年的家庭作业。更重要的是自“文化大革命”发生后,中学读书馆被砸烂,满地是书,附近的农家妇女都来这里捡书纸回家当引火柴,我也赶紧捡了不少文学书回家,有《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五六本历史小说,有《静静的顿河》等七八本前苏联小说,有《林海雪原》等十来本当代小说,还有《十万个为什么》等等杂书。那时爱读小说,找了只旧箩筐放书,最盼望天下雨和夜降临,那样就不用下地干活儿了,可以安心看书了。老祖父房间里的一粒灯光,伴陪着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这些书,读到天亮是经常的事,我能把《三国演义》的故事完整地讲给乡党听。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