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旧事:属于煤矿的三代男人(3)
三代人的采煤故事
冀宏波郑重地点点头。
郭俊兰有点急:“当爷的是煤矿工人,当爸的是煤矿工人,如今轮到儿子了,还要进煤矿,咱家就不能换换门庭?”宏波笑道:“还没算你哩,你也是煤矿人。”郭俊兰是矿业服务公司工人。郭俊兰没好气地说:“好,你回来娶媳妇,也在煤矿娶一个!”
第二天,冀宏波就回到学校——内蒙古科技大学。他报了名。应届毕业生报神东集团共450人,经过考试,招了45名,冀宏波名列其中。 这一年是2012年。
竞聘
冀宏波到神东,被分配到上湾煤矿。爷爷在这个矿,父亲在这个矿,他也到了这个矿。
他进的第一个部门是转运队,负责把井下挖出的煤安全运到地面。都是井下作業,作为一名新到岗的大学毕业生,他刻苦学习,任劳任怨,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两年后,2014年,他调进矿党政办,进入机关管理岗位。党政办的工作似乎更适合冀宏波。他1.83米的个头,眉清目秀,戴副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他的文字能力好,写材料是一把好手,有时还写诗,在党政办干得得心应手。但几年后,他心里却生出一种愈来愈强烈的念头:下井。
神东煤炭集团,1984年创业起步,历经战略调整、优化升级,眼下已经是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煤炭生产企业,主要指标世界领先——如今的神东,和当年爷爷掏煤背筐、爸爸打钎放炮相比,全然两幅光景。
上湾矿综采队选拔井下带班干部,采用的是竞聘方式,条件是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还有年龄、工作经历等要求。冀宏波报了名。
外地同学和他通话,听说他竞聘要到井下去,难以理解:“刚从井下上来几年,好好的机关干部不做,又要去危险环境,你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在外人想象中,井下是高危区。他们不知道,在神东,已有全方位、立体式的安全监管网络,通过多年探索实践,安全管理水平稳步上升,生产安全性超过许多发达国家。
全矿报名的有20多人,最终通过竞聘上岗5人,冀宏波被录用。
他成为上湾矿综采一队党支部副书记。
其时为2018年。
8.8米采高
2018年3月,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综采工作面在上湾煤矿投入运行,年采煤能力超过1600万吨。8.8米超大采高是什么概念?相当于3层楼高,299.2米宽的工作面,单个工作面日产5.84万吨,月产146万吨。
这一切,都发生在神东集团上湾煤矿。
综采是生产最前线,冀宏波成了这里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支部副书记,既要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也要带班管生产。他信心满满地走上了岗位。
可是,一切都得从头学。
尽管他在井下干过,但那是转运队,综采的技术、数据他不太懂,大家讨论设备、故障,他插不上嘴。换摇臂,要把近600斤重、能吊20吨的吊链吊到3层楼高的上方,别说人拎重物上去,就是空手在上边走,也有极大的危险性。给采煤机牵引块打黄油,要从溜槽把黄油枪往油嘴上对,他怎么也对不上,而熟练工人分分钟就能搞定;再看看人家全身,和打油前没啥两样,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