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摘:关外离歌(20)
离歌
柜子里的声响戛然而止。
王艾甫一下明白,这是命令,也是阵亡通知书上所有阵亡战友对他的嘱托和希冀。
然而,事情又不那么简单。从1996年到2005年,他手里的阵亡通知书一个没有送出去。按照通知书上面的地址打出去的电话、发出去的信件,他没有得到一个回应和落实。
十年过去了。
六十七岁的王艾甫渐入老境,但他的任务还未完成,一个不能完成任务的军人是多么窝囊啊。没有完成任务的军人连死都不敢,万一见到烈士的英魂他该怎么说?
為把消息传递出去,王艾甫想尽办法,其中之一是做了很多展板,举办许多场展览。烈士陵园、红色旧址、博物馆,能去的地方他都去,就盼着能把信息传递出去,能有人来联系他。
但还是那样,没有任何消息反馈,努力是石头,投向现世的海连个涟漪都不泛。算来,太原战役距今已有六十年了,时间越久,阵亡将士们英灵走得越远,就连悲伤和思念也逐渐模糊不清,时间是落下来的灰尘,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同时也填平战场上的弹坑。但总有什么是没有平下去的,在阵亡通知书未曾抵达的年月里和阵亡通知书没有抵达的家庭里,那些扭曲了的和压制的、磨损了的和耻辱过的,怎么平?如何安?
王艾甫想不到,也正是这个具体的六十年成为转机,事情从这一年开始转入一条新的轨道。
200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山西作为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主战场,是全国纪念抗战活动的一个重点省份,省里牵头举办了一个大型展览。王艾甫参加并展览出“日本侵晋罪行实录图片展”,成为展览中的一个重点。他的藏品展出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吸引了多家媒体关注,由此,那84份烈士阵亡通知书开始拂去时间尘埃,正式发出闪亮的召唤。
多家媒体对王艾甫和他“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进行了追踪报道,把王艾甫和他的阵亡通知书往更广阔处推送,向着广袤大地发出寻找讯号。
豁口由11位湖北籍烈士首先冲开。《武汉晚报》汤记者来山西跑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活动的稿子,看到王艾甫拿出的阵亡通知书后很是吃惊,尤其里面居然有11位湖北籍烈士,更让他觉出了其中不同凡响的新闻价值。这是2005年6月17日。
汤记者回到武汉后,一个《寻找湖北11位烈士的亲属》的报道立刻见报,11位烈士的名单全部登在《武汉晚报》上。当地省市民政部门看到报纸后迅速做出反应,11份烈士名单相继出现在湖北各地民政办公网上。
终于,枣阳市民政局提供出一个线索……
到10月23日,84份阵亡将士通知单上,第一次有烈士的家属被找到。
十年了,终于有了第一步。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