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精摘:关外离歌(22)

2022-08-17 10:02:21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离歌,我放下筷子,把氧气管插入鼻子。我敏锐地嗅到命运发出的味道,它在重大节点或转弯处所氤氲出的气息开始侵袭我。我看到,电视里滚动播出烈士名单

离歌

我放下筷子,把氧气管插入鼻子。我敏锐地嗅到命运发出的味道,它在重大节点或转弯处所氤氲出的气息开始侵袭我。我看到,电视里滚动播出烈士名单;我听见,主持人逐字念出:

霍小三,部别:六十八军二0四师六一一团;职别:排长;年龄:31岁;籍贯:山西省山阴县一区王二沟村。入党时间:1944年8月。

我脑袋里进了一道闪电,于乌云中开裂,强光之下树木、山川、鸟兽、河流遽然清晰。这闪电又倏忽熄灭,天地合上眼睛一样再次黑暗。霍小山,王二沟村,一些光斑在黑暗中跳跃,如萤光烛火,是吉光片羽。我调换一个坐姿,大口呼吸。我男人忽然反应过来,赶紧拿个小本本记下热线电话。

接电话的正是王艾甫本人,这可亲可敬的人啊,这大恩人啊!接起电话,王艾甫听明白了我的雁门城土话,立刻找来登记册。然而,我的信息与他登记表上的消息不大一样。他登记表上的名字是霍小三,而我父亲的名字是霍小山。还有,我们是雁门城铁匠营,而他登记表上写的是山阴县王二沟村。他说与资料不符,不能确认这名烈士就是我要寻找的亲人,抱歉。

我失望至极,但听上去王艾甫的失望好像一点不比我少。他没有什么好抱歉的,我都还没想起来说声谢谢呢。

放下电话,我脑子里再次劈过一道电,王二沟村,那不正是我父亲带着我放飞纸鸢的村子吗?很多很多年前,我妈带着我逃荒要饭,在快要饿死的时候遇到我父亲,他把我们带回铁匠营,随后又带着我们娘俩搬到更隐蔽的王二沟村。我父亲身份特殊,不能轻易暴露行踪,他总是早出晚归,却在阳光最灿烂的那

一天带着我出去奔跑。那一天,我们一起在金色的阳光下放飞方片纸鸢,那一天,我发出有生以来第一声笑。父亲头发里的和身上的味道在那一瞬间打通时间关卡,回到我的鼻子里。

父亲啊,我找到你了!

王艾甫再接电话时也很激动,他说查过资料了,铁匠营和王二沟村相距不到三公里路程,这两个村在上世纪50年代前都属于山阴县,后来才划归雁门城。

“霍小山的墓地也找到了,在太原市双塔烈士陵园。”他说。

李卉,你怎么能问我那一刻的心情呢?奔涌而至的消息袭击着我,我已不复存在何论心情。我是无数个麻点汇聚后再生出来的我,它们杂乱无章又纷至沓来,它们各怀心思又各树旗帜,在它们聚拢之前我不明所以,在它们聚拢之后我恍若再生。思念了那么多年,尋找了那么多年,跋涉了那么多年;血泪那么多年,刻骨那么多年,哀恸那么多年,离乱那么多年,假如时间有重量那它重量几何?又消解在哪里?

确实是已经去世了,死了。这是个一直存在的影影绰绰,我母亲明白,我妈明白,我也明白。但我们一直不认,我们一直在寻找。我们要找的那身体,是能在暗夜里撞击出火星的身体,是与雁门关群山有着同样紫色的眼睛,是用老杏树明油补过的脑袋;是笑起来歪了的嘴,有着小男孩才有的坏;是突然放的一个屁;是阳光下指节如竹节泛起的微微品色以及头发里和身体上发出的味道。那身体,是我们的弟弟、丈夫和父亲。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