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摘:关外离歌(4)
离歌
雁门关群山和铁匠营给了我母亲太多哀伤与悲痛,只要走得足够远,哀伤与悲痛就追不到,因此,她一定要走出雁门关进城。但弟弟不这么想,铁匠营是他的根脉和姓氏所在,是爹娘的骨殖所在,无论哀伤与悲痛有多大他都不能离开。在这件事上,我母亲和弟弟都坚守各自的做法,他们都有雁门关群山和铁匠营赋予他们的、一旦认准了就再拉不回头的秉性。说到底,这是他们长大成人后有了各自的主张,是他们共同的瑕疵,这不能理解成有些人说的,个性。
我母亲赌气一般,把自己换了二十袋白面换给雁门城里的老魏,把二十袋白面全都留给弟弟。二十袋白面啊,一辈子能见到的白面全都在这里了,够一辈子吃了吧?老魏是够丑,但只要白面足够多就能有那么一个角度让他看上去眉清目秀,就如现在,他把油和萝卜给我母亲时就有那么一些,能耐。
日子天荒地老地过着,萝卜饭照常端上饭桌,夜晚照常睡在大炕上,轰隆一声巨响却从西南传来。老魏的娘受惊一下跌坐下去,我母亲也吓得不轻,她挺着大肚子张大嘴,不明所以。老魏跳起来说,是炮弹,一个炮弹下来房塌人亡。
我母亲这才知道,侵略和炮火已然来到家门口。
很多天之后,我母亲才于炮火下把信息拼凑完整,那是雁门关伏击战的炮声。经黑石沟到忻口的太同路,是日军进攻忻口的运输补给线,八路军120师358旅716团在黑石沟公路两侧,先后两次伏击了日军从广武向南,和从阳明堡向北的运输车队。如你所知,这就是著名的“雁门关伏击战大捷”,是继平型关大捷后,八路军打的又一个较大的胜仗。
我母亲努力拼凑信息,是因为黑石沟和铁匠营在一条线上,距离不是很远,弟弟在如此激烈的炮火下是生是死?老魏说,周围村子不但给八路军提供食宿,就连日军从大同运送物资的车队要经过雁门关口的消息,也是村民们报告给的。村民还给八路军带路,沿着鲜为人知的羊肠小道进入黑石沟,老魏说。
老魏说的他们,令我母亲担忧加重,炮弹难保不落在亲人头上。弟弟就在雁门群山脚下,在黑石沟旁边,正是炮弹砸下的地方,咋不教人心似油煎?老魏说,弟弟又不傻,炮弹落下来的时候他会跳开。
我母亲有一万个心要回铁匠营看弟弟,但从雁门城到铁匠营少也有五十多里地,炮火连天的,老魏不帮助,我母亲无法回去,何况她还怀有身孕。
在人类的所有情感里,丑是最不能容忍之一种。
我母亲从把自己用二十袋白面换到雁门城,就开始不能容忍。这不容忍里有她自己的部分,就不该离开铁匠营,不该离开弟弟,即便有哀伤和悲痛那也是她最大的后盾,一旦离开就等于失去火星。另一部分来自老魏,当他说弟弟不傻,会在炮弹下跳开时简直丑得无以复加。我母亲没有别的办法,只能求老魏去铁匠营看看,假若能把弟弟接到雁门城来,那是天下第一的好,必竭尽所能报答。老魏寡言,没说去,但也没说一定不去。这是希望所在,我母亲更加殷勤地表现着,在做茶打饭上,在照顾老魏的娘上,她把这一切等价,为的是交换来弟弟。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