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摘:关外离歌(7)
离歌
赶走发烧的弟弟,我母亲再不与老魏说话。也不是不与老魏,她是不与任何人说话,连与自己的孩子也不。那是个女孩,后来夭折了。我不能说她的夭折与我母亲没有一点关系,因为这不切合实际。实际上,那女孩一点不像我母亲,反倒十足是个老魏的翻版,照例丑得不能容忍。
那是转过一年后的正月,日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扫荡雁门城,随后又挨家挨户搜查,很多人被无缘无故打死。城里人四处逃命,老魏护着他娘,他娘怀里抱着孩子,我母亲跟在后面,在乱枪缝隙间仓皇往城南逃去。逃到滹沱河时,老魏的娘被日本人乱枪击中,倒在滹沱河水里。正是正月,冰封的河水将开未开,老魏的娘倒下去时还抱着孩子。你绝想不到,我母亲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拉老魏的娘,而是停下逃跑的脚步,回头迎向日本人追来的方向。
你要干什么?老魏一把拉住我母亲。
老魏的娘死了,孩子也死了。老魏一巴掌呼在我母亲脸上,为什么不是你抱着孩子?老魏问。
我母亲不与老魏说话已经很长时间,这一巴掌同样撬不开她的嘴。这是老魏第一次动手打我母亲,尽管他严苛,但动手这还是第一次。我母亲在这一巴掌之后缓缓抬起头。按照老魏的逻辑,抱孩子的该是我母亲,连被日本人乱枪打死的也该是我母亲吧。我母亲抓起手边的一只碗,照着老魏就飞过去。
雁门关下长起来的儿女,血液里流淌着英武与血气,可以隐忍也可以蛰伏,但最见不得欺凌与逼迫。老魏后来对我说,那只飞向他的碗在他眉骨上炸开,碗碴割破眉骨,落在地上还扑棱棱转了好几个圈。老魏用手指指他的眉骨。
他眉骨上的疤痕原来是如此来的。我看去,疤痕已结得深久,落满岁月的苔痕,却扑棱棱余势不减。
一只飞碗闹革命,从此,这个家我母亲说了算。
不,老魏说,是从此你母亲开始自己对自己说了算。回顾往事,老魏已经没有年轻时候那么简略,脸上的线条也开始柔和。老魏说,我赶弟弟走有我的道理,弟弟一定是八路军,是个共产党也未可知,他一夜奔逃五十里从雁门关山脚下到县城,绝不是简单来姐姐家喝一碗水吃几碗饭。他应该是带着什么任务,只不过因为发烧不得已,这才敲开姐姐的家门。
他能从日本人的重重封锁下进入县城,又能悄无声息地进到姐姐家,这本身就说明问题,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也不是不想收留他,实在是,老魏滚一滚喉结,实在是我上有老娘下有出生不久的孩子,还有用二十袋白面换回来的媳妇。老魏问,你能理解吗?
我不恨你母亲。她也不是个一般的女人,她要是个男人她早拿起武器了。老魏说,从她在滹沱河逃命的时候,能突然回头迎着日本人追来的方向,我就知道。她不是长得像刀,她是血液里有刀。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