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精摘:关外离歌(8)

2022-08-17 10:02:21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离歌,4 弟弟没有回铁匠营,并从此失去踪迹。我母亲四处打探弟弟,逢人就问,可越是问得多就越是心下发慌,弟弟的去向越是扑朔迷离。有人见过弟弟,说弟

离歌

4

弟弟没有回铁匠营,并从此失去踪迹。我母亲四处打探弟弟,逢人就问,可越是问得多就越是心下发慌,弟弟的去向越是扑朔迷离。有人见过弟弟,说弟弟是牺盟会的人,穿黑呢子大衣,戴礼服呢帽,骑快马,会倒钩马镫藏在马肚子下用手枪打日本人。也有人反驳,不对,弟弟是个八路,早都叫日本人杀了,是绑在树上杀的,弟弟骨头硬得很,至死都眼睛不眨,还一个劲大骂小鬼子。还有人说你弟弟不得了,是共产党干部,带着队伍打游击,在一次战斗中端掉小鬼子一个炮楼,缴获步枪五十支,机枪一挺,子弹五百发,县里给他开表彰大会是我亲眼所见,一定错不了。

你弟弟是逃荒走了,走的是杀虎口,过了大青山,在白云鄂博当矿工。还有人这样对我母亲说。然而,逃难到河南的人也带回消息,说弟弟是一路乞讨去了河南,那里的地多得很,只要下种就长庄稼。还有一种消息,说弟弟从碛口过了黄河,到陕北往延安去了。

无论谁带来消息,我母亲都抓着人家的手,虔诚得像个信徒。只要有弟弟消息的地方,能走到的她一定要走到。县城周围的村落,以及更远的村子,她都去。也没驴骑,也没车坐,她都是靠步走。她去哪里也不和老魏说,更不会找老魏帮她,比起老魏她更相信自己。雁门城周围,少也有二三百个村子吧,我不敢说这些村子我母亲都走到了,只能说她把能走到的都走到了。開始,她还能用家里的鸡蛋换二斤杂和面,给自己烙几张大饼在路上吃,后来连鸡都没有了遑论蛋。寻常百姓过日子全靠一点点积累,我母亲把时间和精力以及智慧全都用在找弟弟了,她也就没有积累。

在没办法的情况下我母亲用了最朴素也是最悲壮的办法,一路乞讨。不用多长时间,整个雁门城都知道一个刀削脸的讨饭女人在找她弟弟。

一年后,得到一个不管可靠不可靠的消息,说弟弟已经回到铁匠营。我母亲拔脚就赶往铁匠营。从雁门城到铁匠营五十多里路,弟弟走这五十里路用了一夜时间,我母亲有意加快脚步,她想要体会那一夜弟弟奔逃时的疲惫与急促。

到处都有日本人的岗哨,平头百姓不让随便外出。把四方棱棒子立起来,用棱打人脑袋,这是多么歹毒。我母亲避开大道,专走荆棘丛生的小道,想来弟弟也是这样,葛针划破他的手和脸,山石割裂他的脚,拧出那么多血水泡。我母亲脚下的疼直钻眼睛,血泡如沙棘果一样,她的疼是弟弟的疼,弟弟的疼也是她的疼。多年以前,弟弟对她说,姐姐,莫哭。他还用身体撞击出凄苦夜晚里闪闪亮起的火星。

雁门关群山啊嵯峨高峻,那些彼此相望的烽燧啊,凝固的是何等坎坷与迢递。从早晨走到中午,从中午走到黄昏,我母亲用她女人的脚丈量着山和川的距离,直到夕阳落到黑紫色山脊的后面,鹧鸪停止了嘀咕,她还没有走到。夜晚她就睡在荆棘丛中,密实的荆棘不但保暖还能护佑她的安全。这是经验,是生长环境给的,是吃过无数亏才生发出来的智慧。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