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摘选:渠川家世(2)
渠川谈家世
光绪六年(1880年),边疆局势紧张,清政府筹集军费准备同俄国开仗,晚清名将、山西巡抚曾国荃找渠源浈出资,他慷慨解囊,为朝廷办过“饷糈事”。(渠川在《金魔》中写沮源潢为曾国荃垫出银子设立兵站买枪买炮和发军饷,结果清政府却向俄国妥协和解。)光绪七年(1881年),张之洞上任山西巡抚,驰书邀请渠源浈相见,他与张之洞“纵论当世事”,张之洞甚为叹服,要他“留襄庶政”,他婉言谢绝。(渠川在《金魔》中写张之洞要沮源潢出钱办工厂,他回绝了。)另外,坊间有这样的传说,辛亥革命期间,阎锡山任山西省军政府都督时,财政困难,曾托人向渠源浈要求资助,渠源浈借给他三十万两白银。这些事实和传闻,足见渠源浈是一位有魄力胆识、决断远见的富商巨贾,而且社会地位显赫。当地还流传着一句俗语:“旺财主,有眼力,赚钱不钻钱眼子。”
然而,渠源浈对待家人却是十足的家长作风,独断专行。他见长子渠本翘寒窗苦读,学业大进,一心为功名,走向仕途,就极力反对。渠源浈了解官场,看透朝廷的冷酷、官场的无情,他要渠本翘继承他的票号生意,实实在在地做个大商人。渠本翘对做生意毫无兴趣,听见噼里啪啦的算盘响就头疼,不想与父亲一样成天只会算钱。他违抗了父亲的意愿,一心读着圣贤书,热衷科举,努力跻身官场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于是,渠源浈、渠本翘父子俩就“从商”还是“求官”两种思想观念和人生道路,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也打破了渠家大院里的宁静。儿子违背了父亲的意愿,应了县试、府试,都取得了好成绩,却激起了渠源浈不可遏止的愤怒。
在渠川十五六岁时,有一天,他的父亲渠晋鉎忽然跟他说:“知道吗?爷爷是被太爷爷赶出去的。”这使渠川大吃一惊,不解地问:“只有不孝子才会被父亲赶出家门,像爷爷这样好的人,怎么会有这等耻辱的事呢?”父亲说:“因为爷爷要追求功名,太爷爷不让。”一直到了上世纪80年代,渠川以曾祖父与祖父在“念书”这个问题上发生的矛盾以致决裂为主要线索,写出了我国第一部反映票号的长篇小说《金魔》。
二
渠川的祖父渠本翘,原名本桥,字楚南,天资聪颖,手不释卷,不到二十岁便博经通史。由于他热衷科考进学,遭到父亲的极力反对,从小就与外祖父乔朗山亲近,乔朗山是当地名儒,曾任过知县,家中设有私塾,渠本翘在外祖父的私塾中受到良师指导。光绪十一年(1885年),渠本翘中了秀才;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参加乡试,中了解元;光绪十八年(1892年),他进京参加殿试,得了进士,为三甲第四名。“学而优则仕”,皇帝亲自赏官,任他内阁中书。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