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摘选:渠川家世(3)
渠川谈家世
巍峨的紫禁城,对于渠本翘来说是个神秘的殿堂,内阁的主要官员为大学士,显得威严而庄重。各省和六部的题本到达内阁,先要“汉票签房”,就是由渠本翘这些“中书”代皇上阅奏折,写批语,所谓“拟写票签”。不过,他们只是“草签”,还要由侍读改成“真签”,交给大学士审阅,再翻译成满语,然后送到乾清官内奏事处,才能“恭呈御览”。内阁中书上朝不用走天安门,和王爷大臣们一起进东华门,还可以挂朝珠,跟翰林一样。还有,内阁跟翰林院一样,不称堂属,而称“前辈”“后辈”,这是很“雅”的称呼.在内阁就好像“半个翰林”。渠本翘衣冠齐楚,锦绣飞扬,感觉无比的荣耀。
渠川在故宫的档案里,查到了祖父的笔记和人值的记录,看得出祖父每天早早地入值,“夜值”时带着行李到内阁去睡觉,兢兢业业。京官每三年有一次“京察”,对官员进行考核,不勤政就不能升官,祖父既然走上这条路,就要呕心沥血地走好。
很自然,渠本翘认识许多上层人物。他见过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他是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龢的门生(渠本翘当年会试的总裁是翁同龢),他还与李鸿章、徐会沣等众多大臣有过交往。他常去南海馆听康有为谈变法,康有为大谈清朝的现状、未来和自己心中的理想,谈到悲伤处,声泪俱下,说到激昂时,眉飞色舞。他从没听过这些见解和思想,也没见过康有为这样充满爱国激情,又有很多新知识的人。在后来被称之为“戊戌六君子”的六位志士中,杨锐、林旭是渠本翘的同事好友,杨深秀是他的老师(杨深秀是山西人,在太原崇修书院担任山长时,渠本翘是他的学生),谭嗣同、康广仁与他交情不薄,他很佩服、推崇他们,希望他们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康有为和梁启超在京城发起成立保国会,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同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正式开始。这让渠本翘热血沸腾,他跟着康、梁奔走,为维新呼号,也给予他們资金上的帮助,他多么想中国也像日本那样变法成功,使中国强大起来。可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究竟敌不过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势力,戊戌变法没有成功。康有为、梁启超逃往日本,翁同龢因力主变法被革职,官场大变样,到处是肃杀之气。更可悲的是,“戊戌六君子”抱着未遂之志死在刑场,造成了惊人的惨案。后来,据渠本翘的佣人福尔回忆,谭嗣同被捕的前晚,到过渠本翘家,可是渠本翘不在家,谭嗣同没有等候就匆匆走了。
戊戌变法遭到镇压后,京城再没人敢发声,一切归于平静。渠本翘照常入值,幸亏没人找他的麻烦,也没人说他是“康党”,这是多么侥幸的事情。这可能跟太后有谕“官绅中被‘诱惑’的人不深究株连”有关。他目睹了戊戌变法的失败,那些中坚力量死的死、逃的逃、革的革、谪的谪,他感到压抑、郁闷、悲伤、气愤,说不出的百千烦恼直攻心窝。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