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摘选:渠川家世(4)
渠川谈家世
紧接着,义和团运动爆发,仿佛在一夜之间,京城满街都是红头巾、红兜肚、红带子,三五成群的“拳民”(义和团原称义和拳)拿着大刀在胡同里跑着,又自称有神功护体、刀枪不入、“扶清灭洋”……渠本翘和义和团一样,痛恨洋人,但这样就能消灭洋人吗?他心里充满着对未来的迷惘和悲楚。就在他愁肠百结的时候,义和团运动在清军和八国联军的围剿中很快失败了,意想不到的《辛丑条约》更像是头顶上的一记闷雷,震得他头晕目眩。
义和团跑过的京城,八国联军踏过的京城,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慈禧、光绪逃亡一年后回到北京,残局究竟如何收拾?渠本翘思绪杂乱,仍感前途茫茫。有一天,文武百官都集合在永定门下,他们朝衣朝帽,迎接太后和皇上。腊月了,天气很冷,寒风中,大家都有一种劫后重生的感觉。渠本翘见到不少熟人,一一打过招呼拱过手。“想离开内阁吗?”内阁的一位好友问他。渠本翘已在内阁待了十年,也该动动了。“想去哪儿?”好友追问。“日本。”渠本翘突然说。“日本?你想当‘鬼使神差’吗?”好友吓了一跳。“鬼使”就是到“鬼子国家”当使臣。“我想看看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他说。“不怕人家说你是‘二毛子’?”好友问。义和团在京时,把跟洋鬼子打交道的人叫成“二毛子”。渠本翘说:“日本在维新后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打败了我们,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我们割让了辽东半岛和台湾,还赔了那么多白银。我们不去学习哪能行?”他说到这里,太后和皇上到了,大家齐刷刷地跪下,而他的心里有着难言的悲酸。
在长篇小说《官痛》里,渠川以祖父的经历为原型,塑造了忧国忧民、思想开放、主张维新,却又优柔寡断的内阁中书沮乃翘,在官场十年的故事。渠川说:我写《官痛》仍是按照《金魔》的写作路子,大的方面与家史一致,但又不是家史,而是小说。
三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渠本翘以外务部司员的身份任驻日本横滨领事。横滨是日本的国际海港都市,横滨港被称为“金港”,有大量的西洋建筑,各国大使都在那儿,中国领事馆也在那儿。一些日本官员和学者提倡“文明开化”、学习欧美技术、发展教育事业,给渠本翘耳目一新的感觉,他对横滨的新奇事物很感兴趣,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开阔了眼界,思想也更加新潮了。
次年(1904年)二月,风云突变,日俄断绝了外交关系,弥漫起浓重的战争烟云。渠本翘担心日俄战争爆发回不了国,同时又收到“弟弟生病”的家书,就向朝廷要求并获批回国了。
渠本翘回国后正值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他就到山西大学堂当监督(即校长),并与乡绅商定,在老家祁县的昭馀书院(祁县古称昭馀)旧址创办祁县中学堂,并附设蒙养学堂。他亲自制定学校章程,不惜重金延请优秀教师,为学生设立奖学金,他把自己所捐巨资和筹集到的款项存放在票号以求生息,供学校开支之用。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