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古典文学摘选:渠川家世(6)

2022-08-17 10:59:34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渠川谈家世,渠川想把祖父这一段历经写成另一部长篇,他认为这些故事构成祖父精彩的人生,也是祖父生命中最关键的部分,正因为祖父经过这些事,才成了山西有名

渠川谈家世

渠川想把祖父这一段历经写成另一部长篇,他认为这些故事构成祖父精彩的人生,也是祖父生命中最关键的部分,正因为祖父经过这些事,才成了山西有名望的人。渠川于2011年开始收集材料,准备完成他的“家世三部曲”。但不久,渠川的妻子得病住院,且一病不起,自己也已年迈,精力不济,终未能写出他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这成了他永远的遗憾。

由于清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与朝廷纠缠太深的票号损失惨重,同时,现代银行的迅速兴起,更给票号带来灭顶之灾。渠家在祁县的票号走向末路,几位掌柜也陆续离职,渠源浈见票号生意再无回天之力,只得整合了多家票号,勉强维持着三晋源。

渠本翘在天津未再人仕,致力于收藏和著述,成为一名地道的文人,但见渠家的经济状况已一落千丈,也不免心绪不宁,经常借酒消愁。渠家在天津的日子并不恬静祥和。民国八年(1919年),渠本翘在赴友人酒宴时猝然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远在山西祁县的渠源浈在《大公报》上看到了儿子去世的消息,顿觉五雷轰顶,便病倒在床,于次年春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渠家的顶梁柱相继轰然倒下,还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念书的渠晋鉎,是渠家的长子长孙,就要撑起这个家了。渠川的父亲渠晋鉎,字铁衣,母亲翁之菊,是翁同稣家族的后人,他们都出生在北京,成长于天津。渠晋鲑突然要当家,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他还做着大学毕业后去美国留学的梦呢。

渠晋鉎含悲送别了父亲,又赶赴山西安葬了祖父,回天津前,他从票号的地下银窑里挖出了三百万两白银,又卖掉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的渠家大院,把所有财产转移到了天津。渠家大院现在已是祁县的一大景点,五進式穿堂院,宏伟庄重,错落有致,而对于当时的渠晋鉎来说是陌生的,并没有感情。他喜欢天津大都市的环境,觉得洋房有抽水马桶和制暖、制冷设备,住得舒心。渠晋鉎回到天津,与两位还在读书的弟弟商量后,雇了一名掌柜,继续沿用三晋源之名,开了一家小票号,把剩余钱财除了存在外国银行生息外,还在天津马场道盖了一栋局部三层的西式大洋楼和花园式大院。此大洋楼由比利时建筑师设计,别具匠心,富丽豪华,可惜在1976年那场大地震中有所损坏,被修建为三层居民楼,至今还保存着,位置是浙江路25号。渠川写完《金魔》之后,到天津故地重游,世事沧桑,他见大洋楼的外观已面目全非。

民国十八年(1929年)六月,渠川出生在这栋大洋楼里。渠川至今还记得大洋楼的一楼全是大大小小的客厅,玻璃屏风,红木座椅,西式沙发,非常讲究,大客厅可接待往来贵客,可跳舞演戏。二楼、三楼的回廊、立柱、栏杆、檐壁等,由雕花构件组成,各式各样的雕花图案时尚精美。大院围有高墙,院子里有碧绿的草坪和艳丽的花草,有露天的戏台,逢年过节请戏班演戏时,戏台前要摆许多桌酒席。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天津,这无疑是第一流的建筑。房子虽大,住的人也多,除了渠家的人,还住着许多亲戚和佣人。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