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东坡书院的光(2)
东坡书院的光
在海南很普通的狗仔花,却因为东坡的到来,名闻天下,成为一品奇花。
这其中的典故,儋州人尽皆知。
一天,苏东坡去拜访宰相王安石,看到王安石有诗云,“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东坡认为这诗不合事理,明月岂能“叫”,花心又岂能卧犬?遂提笔改为“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荫”。王安石哂笑东坡见闻不广。东坡心中略有不服。东坡被贬到儋州后,得知儋州有鸟叫明月,有花叫狗仔花,“五犬”正是狗仔花的花蕊,形状就如同五只小狗团团围坐,托起花心,非常形象,这才恍然大悟,当初是自己错改了王安石的诗句。
也许他还从那花中得到鼓舞。狗仔花抗沙、抗风、抗压力等等特性,给他注入了超越苦难的力量。
也许,他从那花中感悟到,黎子云等当地文人学子、黎民百姓,他们就像这花儿一样紧紧围绕在他的身边,托起了他的新生活。黎子云是儋州本地人,也是他最亲密的朋友,黎族,在他最无助时倾全力援手。在载酒堂大殿中有一组三人玻璃钢彩塑,东坡在讲授,黎子云在聆听,儿子苏过恭立一旁。殿上题匾为“鸿雪因缘”,叙说着他和黎子云的珍贵友情。
那时候,他们一定在桄榔庵里也种起了狗仔花。
现在的东坡书院,后园辟有狗仔花景区,种植有十来株狗仔花,讲述着这段千年趣闻。慕名而来的游人会在园子里专门寻它。
我也是在园子里寻见狗仔花的。它果然十分奇特,绽开的花朵有五片花瓣,花瓣内有五支花蕊,状如五只小狗团团围坐,托起花心。
我也特别喜欢书院里的那株杧果树。
这株杧果树位于载酒堂和东坡祠之间的庭院里,种植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根深干壮、枝繁叶茂,树姿优美,且树身高出庭院足有十几米,遮护住了整个庭院,令庭院更显荫浓清幽。杧果树是花开极繁的常绿大乔木,开黄色或淡黄色花,花小而多,密集成簇成圆锥形花枝。自然开花在每年深冬至次年初春,春节前后是它的盛花期。盛花期时,又大又高的杧果树,开出好大一枝的花,一簇簇、一片片、一树树,整树整树的花相连,如云如海,壮观万千。花落后,花蕾谢掉,就开始结果,果实成熟时柠黄色或黄色,垂挂在枝头,又是一景。眼下,这株300多年的杧果树正是结果的时节,树上挂满了青中泛黄的杧果,衬着院墙上郭沫若、邓拓、田汉等名家题咏的诗刻,整个书院都古雅华美、生机勃勃起来。
我不知乾隆时代为什么会在庭院里种下一株杧果树,但我觉得,这株杧果树,也已是苏东坡泽被海南文化繁荣气象的象征。东坡办载酒堂,许多人从海南各地,甚至从岭南追至儋州,从东坡学。在之前的宋代100多年里,海南从没有人进士及第。但苏东坡北归不久,第三年,学生姜唐佐成为海南有史以来第一位举人;第九年,学生、儋州人符确成了海南第一个进士,结束了海南没有进士的历史。宋元明清海南共出举人767人,进士97人;民国年间,学子们的脚步更是从这儿踏向遥迢的日本、法国。苏东坡在儋州虽只有三年,他播下的教育火种,却像这杧果树,硕果累累,生生不息。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