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随笔:纸落烟云(4)

2022-08-17 10:55:06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纸落烟云,王铎起初是精研《淳化阁帖》,以至达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其实,他也是童子功,12岁始临王羲之《圣教序》,3年后字字逼真,且以二王后人自居,临

纸落烟云

王铎起初是精研《淳化阁帖》,以至达到“如灯取影,不失毫发”。其实,他也是童子功,12岁始临王羲之《圣教序》,3年后字字逼真,且以“二王”后人自居,临帖落款常注“临吾家逸少帖”之类。后来,在内府遇到米芾,顿悟此人最得二王精髓:“米芾书本羲、献,纵横飘忽,飞仙哉!深得《兰亭》法,不规规摹拟,予为焚香寝卧其下。”通过研观大量米芾真迹,“不规规摹拟”成为他临摹的要义。至此,开始打破机械复古藩篱,以尊重传统为前提,进行破坏式重构。自然,以“逼肖”为临摹之度,会视他的“逾矩”,及用笔因情感澎湃恣意,改前辈草家圆笔纵势为方笔凌厉翻折之书作,系“野道”“恶俗”(与今之笔笔有来历、字字讲出处之逆者类同),王铎必然以此反复强调,对他人的“野道说”实现反动。

以草书创岭南书坛新风,“茅龙笔书”创始者明书家陈献章曾语“不要钟王居我右,只传风雅到人间”,也是拿前人说事,不过,没有王铎较真。说王铎与怀素一类,在别人可能是赞扬他与前人等观,他却认为这是抹杀了自己的创新。如果地下有知“当代草圣”林散之评他“自唐怀素后第一人,非思翁、枝山辈所能抗手”,董其昌、祝允明抗不抗手,即使说“南董北王”,恐怕也没有“怀素后第一”说而引发其恼怒至极。

王铎诸帖跋款曾留下对怀素野道的评说,除《临唐僧怀素帖》“怀素独此帖可观,他书野道,不愿临,不欲观矣”似认可外,丙戌年《草书杜甫诗卷》卷末题识:“书于北都琅华馆,用张芝、柳(公权)、虞(世南)草法拓而为大,非怀素恶札一路,观者谛辨之,勿忽。”特意提醒观者仔细辨识,不要疏忽。首都博物馆藏《草书唐人诗卷》题识:“有客日此怀素家法也,则勿许观。”谁说他书法出自怀素一路,不许再看。

《唐诗十首》手卷,落款提到三人野道,其中高閑,曾应诏进宫展示书法,获唐宣宗赐紫袍,韩愈为他专门写了《送高闲上人序》以夸赞。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饮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兼楷、行、草,创立狂草,韩愈亦评其“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怀素是玄奘三藏法师弟子,据说每遇人家门前白壁,便会上去一阵狂书。不过,此等皆是传说或文人杜撰。即使献之,也有“喜爱在洁白衣服上写字”之好。《宋书·列传》记载,时任吴兴太守王献之路过乌程县,在羊家见12岁的外甥羊欣身穿新白绢裙袍午睡,来了书兴,不声不响地在孩子衣上一通挥毫……

于国破山河在,王铎找到杜诗作为最佳依托,书写与心灵达到最切合的统一,诗如己出,又托古避嫌,加上涨墨法的熟稔,一笔字中轴巨轴的得心应手,气吞山河,壮志凌云。此时自己找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相融,岂不正是实现自化的标志,与不入晋法的唐草区别开来?但客观地讲,以《自叙帖》来看,其中一笔书,王铎的继承还是很明显的。但他不承认,且称怀素野道,显然是对自己“五十自化”说得迷恋和坚持。放弃了政治追求,遭受了叛节的奇耻大辱,如果说他的书法也是别人的,对他的打击比“贰臣”更甚。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