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散文随笔:纸落烟云(5)

2022-08-17 10:55:06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纸落烟云,四 如果只看《枯兰赋花赋》,可能会误解王铎,以为不过是文人的附庸风雅。 笔者收藏的《青圃通邻巷》拓片,王铎写的自己的诗,笔下柴门拖早市的田

纸落烟云

如果只看《枯兰赋花赋》,可能会误解王铎,以为不过是文人的附庸风雅。

笔者收藏的《青圃通邻巷》拓片,王铎写的自己的诗,笔下“柴门拖早市”的田园怡然,与政治进步遇阻便心生归隐之意交织,终不能真正做到“白首空簪绂”。诗文清新淡远,隐隐透出一股失落气息,但墨迹却洋洋洒洒,一气贯通,涨墨不断出现。其中的“西”字,原是篆字笔画,却用行书写来,也是他临帖中发现他人笔误时常以此调整的习惯。“往来如有为”句中,前四字一笔相连,系他喜欢用的“一笔书”。

王铎曾自述:“铎每日写一万字,自订字课,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以此相间,终身不易,五十年终日石卢砣而不缀止。”如此勤勉,既是要给后人留下诸多墨迹有意为之,也有降清后以墨疗内心之伤的缘故。加之身为一级官员,请索不乏投其所好者。据说,王铎为官期间,朝中大臣托请写序跋及碑文、墓志、记、铭、赋等不下600篇。或许就是历经岁月之损,人为之毁,王铎仍给后人留下如此之多墨迹的原因,法帖、尺牍、题词、刻石、碑碣、拓本,应有尽有。仅河南,除其故居及各大博物馆,笔者在孟津龙马负图寺、登封嵩阳书院、新安千唐志斋、济源济渎庙、沁阳朱载堉纪念馆、偃师商城博物馆等多处遇到王书之碑。2017年9月2日至10月15日,在浙江美术馆举办的“健笔蟠龙——王铎作品展”,更是一下展出50多件,它们分别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美术学院、广东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天一阁博物馆、温州博物馆、绍兴博物馆等。

在王铎墨迹中,长幅手卷也不少。1642年,在怀州与张抱一同游后,所书《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合计长11.67米。这类长卷充分展示了他“一笔书”的饱满生动、气脉贯通、一气呵成。

纸落烟云,凤翥龙翔。王铎的不服帖《唐诗十首》手卷,纵30.2厘米,横698.5厘米,即使笔者水笔摹写,也近200厘米,耗三小时之多。而54岁的王铎却以背临的形式,气贯长虹,完全可以想象到他当初心情之急迫与痛苦。不服的是书法,抑或还有自己的命运否?

如果不是三百多年后的知音村上三岛,王铎能否如此疾速重返国人视线?

2010年12月5日,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古代书法专场,四件王铎书法成交过亿,其中村上三岛的藏品《雒州香山作》,从300万元起拍,以4536万元成交,刷新王铎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此立轴,创作于庚辰年正月(1640年)初十,是王铎“涨墨法”巅峰之作,被历代学者多加论述,且收入上百种王铎作品集。

村上的书法成就主要源于对王铎的研习,早在20世纪40年代,他来到残垣断壁的王氏老宅,把王铎书法传往东瀛,并推到至高无上之位,且衍生出书法派别“明清调”。80年代,古稀之年的村上仍带弟子朝圣孟津。他编纂的五卷《王铎的书法》,是日本迄今对王铎书法最全面的整理与研究。正是因为他及日本诸多书家的收藏,王铎作品在艺术市场价格不断飙升。也是他的捐赠,才促成王铎故居修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