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笔:游走市井的那个锔盆匠(2)
锔盆匠老林
老林有个习惯,如果是锔盆、锔碗,干完活儿,他一定要找主家讨一碗水喝。主家把锔好的盆碗洗干净倒好水端出来,老林慢条斯理地一口一口地抿着,像是歇息,像是消磨时间,闷头不语,想着心事。当时不明白为什么有时他喝几口就把水倒了,锔完一件还要喝水,后来我才明白,人家那是让主家检验他的手艺,锔完的盆碗绝对不漏,绝对能接着再用。
老林的绝技不仅仅是锔这些盆盆罐罐,更绝的是能修补一些贵重的瓷器。我们那一带,早年间是租界地,有钱的人家多,经常有人拿一些漂亮的瓷器摆件让他修。有的缺个碴口对不上了,老林能用铜片把它镶上,天衣无缝,精美至极。他用铜片砸出花纹图案,这个像一条龙,那个像一只鸟。
突然有一天,听说老林他们家被人抄了。一个锔盆匠,无权无势,靠手艺吃饭,孤身一人,与世无争,他们家有什么可值得抄的?可是据街坊们说,这个看着普普通通、不声不响的小人物,过去竟然在宮里当过太监,家里竟然存着不少古董。抄家那天就有人看见特别好看的瓷瓶咣咣地摔了一地,那小薄瓷片透明的,说是什么洪宪瓷。谁也看不出,一个锔盆锔碗的手艺人家里能有那么多值钱的东西。
没过多久,深藏不露、神秘莫测的老林离开了人世。他是我见过的手艺最好的锔盆匠。
几十年后,我在想,以老林的年龄,即使当年做过太监,出官的时候也应该是个青少年。他无以为业,靠锔活谋生,也算是自食其力,在我眼里,他不仅仅是个普通的锔盆匠,够得上民间艺术家的水平。
在器具上锔钉子,是一种锔补生活、修复生命的综合艺术。一个锔匠,责任是把破碎归于完整,把残缺整合为完美,将碎片组合成新的生命,使之成为另类艺术品。一件残破的东西在人家手里三弄两弄就能起死回生,正是他们精湛高超的手艺,缝合了平凡的生活。
后来我了解到,锔瓷手艺由来已久,在中国瓷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至少在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民间就有锔瓷匠人的记载,宋代张择端的巨型手卷《清明上河图》中就有一处锔瓷艺人干活儿的场景。到了清代,锔瓷手艺发展到了极致,除了为民间百姓修补日常用具的锔瓷粗活儿,还有为达官贵族服务的锔瓷细活儿。八旗子弟们陶醉于“赏花弄鸟,玩瓷藏玉”,青花、斗彩、紫砂、南泥……在赏玩中免不了磕磕碰碰,不慎失手摔破裂,便找精细锔匠锔补,要求他们用金、银、铜钉锔补修复古旧瓷器来比富显阔。一时间,锔活秀烽烟四起,坏的、破的锔补,完好的也要故意弄破再锔好来比秀。这时的锔瓷具有了修复古董的功能,嵌补、嵌口、包边、包嘴、镶包、嵌饰、做件、补件等镶嵌包锔法,可以把破损瓷器修饰完好,使其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的工艺品。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