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2022-08-17 10:30:13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关于蝉的那些记忆,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

关于蝉的那些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本以为它们唱累了,口渴了,会歇一歇,好让我赖一下床,但无论怎么样,它们总是不很安静,这边稍稍停了一会儿,那边又唱了起来,生怕错过这一夏的快乐。

南方的夏天来得比较早,太阳也比较猛,蝉儿的鸣唱自然也没落后。据《诗经·豳风·七月》记载:“四月秀萋,五月鸣蜩”,这个“蜩”就是我所认识的“蝉”,一到农历五月,蝉就纷纷刺透晒干的泥土和沙石,从小圆孔钻出地面,然后在邻近的地方徘徊,找到适合的树枝爬上去,用前爪紧紧地把握住,丝毫不动。接着经过半个钟头的空中腾跃、翻转,使身体从壳中脱出,过不了多久它就扔下它的皮飞去,空壳仍然挂在树枝上。听老辈人说,这壳叫蝉蜕,可入药。

屈指算来,自己识蝉的岁月的确已过去很久了,对蝉曾有的了解只是来自饥饿觅食。

小时候,物资奇缺,老是吃不饱,一天到晚总是肚皮瘪瘪的,没有半点精神,走起路来也是左摇右摆,放学归家,两三米宽的机耕路也看花眼,以致摔到水田里。实在太饿了,就拿几分钱到大队部代销店买点吃的,不是要这个票,就是那个票,唯独夏天的夜晚去竹林头、树根下捡回蝉蛹爆着吃不要票,要的只是时间和手电罢了。

知道蝉蛹可以吃,更可以充饥,是二哥教会我的。二哥书读得不怎么样,但弄这些还是有两手。曾经在夏天雨后的夜晚,我提着煤油灯跟在手拿电筒的二哥身后,围着池塘边的柳树头或者村边的小树林转悠。作为跟班的我,只负责拿网兜,二哥开路,捡到的蝉蛹就扔进兜里,虽然摸黑辛苦一两个钟头,溅到满身泥水,但收获颇丰。回家换下衣服后兄弟俩立即用清水淘去蝉蛹上粘着的泥沙,再煮开水泡一下捞起晾干。二哥从存放咸菜的瓦埕中摸出两片萝卜干洗净切碎,我生火烧锅,昏黄的油灯下,我看到二哥拿了汤匙伸到灶台盛猪油的盅里沾了几下滴到锅里,吱吱声响过后,二哥赶紧把蝉蛹和萝卜干碎倒进锅里不停翻炒,那香气早已透过房檐飘出屋外,坐在门口乘凉的父亲闻到蝉蛹和萝卜干的香味,跑进厨房,不管三七二十一,伸手进锅里拿了就吃,手指烫到了,只是用口吹吹,我和二哥都笑父亲,比我们还猴急。

蝉蛹好吃,但也不可多得。蝉的幼虫顶破洞穴得到自由,经过两三个钟头沐浴阳光、休养生息后,身体颜色变成棕色就飞到树枝上或别处去了,蝉蛹已蝶变成蝉了,这个时候捕蝉拿来吃的比较少,捉来玩的就很多。童年岁月没什么娱乐,捕蝉就是我夏天寻找快乐的重要内容,然而,我却缺乏捕蝉的利器,对趴在高高的柳树上放声歌唱的蝉只能望蝉兴叹,奈之若何?我知道二哥捕蝉了得,他间或逃课去别的村捕蝉,我没有密告给父亲,所以他时常施舍几个会唱歌的雄蝉给我,有时我也会分两个与我的同桌、民兵连长的儿子同乐。我知道二哥捕蝉厉害是得益于他有一支粘筒,他曾与我说,这是他采松树上留下来的松脂油和烂生胶拖鞋熬制出来的黏液,挺黏的,拿竹棍抹一点上去,粘到蝉翼,绝对手到擒来。我央求二哥借给我用用,他一口回绝,没有商量余地。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