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我当学徒的那些岁月(2)

2022-08-17 10:20:46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学工岁月,当时,这个厂子一边生产一边搞着运动,院子里贴着许多标语。我刚来厂遇到的那个主管生产的厂长,年龄比较大,有五十多岁,四方脸,脸上布满皱纹,

学工岁月

当时,这个厂子一边生产一边搞着运动,院子里贴着许多标语。我刚来厂遇到的那个主管生产的厂长,年龄比较大,有五十多岁,四方脸,脸上布满皱纹,上身穿着件有毛领的旧棉袄。这个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负责任、生产业务精通的人,他没事就爱到车间里转着看看。有一天,他转到机修车间看见一台刨床空开着旁边没人,就大声喊着:“这里的人呢?”好一会儿,一个青年工人才急匆匆地跑了过来,没等站住,就被厂长劈头训了一顿。老厂长问他:“让床子空转着,你跑到哪里去了?”那个男青年只是抽着烟,一声不吭地看着老厂长。

我们在这个小厂子每天按时上下班,整整工作了一个半月才离开。临走时,我到车间向年轻的女师傅告别,女师傅看着我笑着说:“回到学校好好学习。”这次学工结束后,我所在的班级进行了分班,我又到另外一个新班级上课。

那时候在学校上课,学工劳动是一个重要方面,按规定每一个学期都要安排学生参加一次学工劳动。遇到夏收,还要到农村参加夏收劳动。我们去的工厂大多都在西安的北边一带,还有的是厂校联合的“五七”学校,比如,同我们学校联合的有西安金笔厂、西安五金厂。

记得有一次到西安五金厂参加学工劳动,这个工厂是个中型厂子,主要生产的是铁丝和钉子等,车间比较多,距离学校比较近。我和另一个同班同学叶流玉分到厂里锅炉房上班。开始,我认为去锅炉房就是烧开水或者烧洗澡用水。走到锅炉房一看,才知道这不是一般的烧水炉子,而是一座蒸汽大立式锅炉,仅锅炉就占去一间大房子,紧贴锅炉房的外边又是一间大房子,房顶很高,靠窗放了一个茶水小锅炉,供全厂人喝开水,靠门的窗户下放了两张桌子、几把凳子,是锅炉工操作、休息的地方。锅炉房有三个师傅,每天轮流上班,其中一个师傅三十多岁,人瘦瘦的,戴个眼镜,文文气气的。最后一打听,这个师傅是一个名牌大学动力系的毕业生,在锅炉房里烧锅炉。还有个段师傅,人瘦瘦的,是个河南人,说一口河南话。报到第一天,刚好是段师傅上班,师傅带我们两个学生在锅炉房前后参观了一下,又给我们讲了这座锅炉的特性和用途,主要的作用是给车间生产供气,还指着锅炉顶端的一块圆表说这是气压表,很重要,要学会看气压表。这个锅炉每天烧很多煤,师傅用一个大方锨一次就要加上十七八锨煤才关上沉重的炉门。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师傅拉煤,煤场就在锅炉房外边不远的地方,每天来到厂里,我和同学叶流玉先用一辆小推车一车一车地给锅炉运煤,运完煤再帮着师傅烧锅炉。段师傅说:“你们好好学,学会了烧锅炉也是一门技术,最起码以后在铁路上还能当个司炉开火车。”就这样,我和小叶同学慢慢地学会了烧锅炉,时间过得很快,一个多月的学工劳动结束了,临走时,我们向锅炉房的师傅告别,段师傅拉着我的手说:“你们还年轻,要走的路子还长,好好学习是正道。”离开了这个厂子,我再也没有见过锅炉房的师傅。这里提一下和我一起烧锅炉的叶流玉同学,这个同学脸瘦瘦的、红红的,给人的感觉老是在微笑,他住在紧靠铁路的阳光村。在五金厂学工劳动时,他和我分到锅炉房一起烧锅炉。在西安铝制品厂学工劳动,我们又一起分到熔铝车间劳动,每次下班同路回家,结下了深深的同学情。初中毕业后,我和叶流玉一起奔赴安康修建襄渝铁路线,结下了浓浓的战友情。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