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酿”豆腐这道菜,是客家游子魂牵梦萦的惦念

2022-08-17 09:44:21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味道,黄小霞 父亲爱酒,所以对吃什么极其挑剔,最喜欢自己“酿”豆腐。 “酿”的时候,基本上是自家磨的豆腐。自制的豆腐工序繁雜,黄豆要在头一夜破壳去皮浸泡,次日

味道

 

黄小霞

父亲爱酒,所以对吃什么极其挑剔,最喜欢自己“酿”豆腐。

“酿”的时候,基本上是自家磨的豆腐。自制的豆腐工序繁雜,黄豆要在头一夜破壳去皮浸泡,次日一早起床洗豆、磨豆、榨浆、洗浆、煮浆、点卤,然后将豆腐花倒人木格子中压制成形。父亲忙活一个上午,一板白白嫩嫩的卤水豆腐才宣告制作完成。做豆腐的核心,最主要还是馅料。馅料是“酿”豆腐的灵魂,就如东北名菜小鸡炖蘑菇论蘑菇的重要性是同样的道理。客家人极少吃白豆腐,对陷料要求非常讲究,就如做人一般,重内涵。我们家传统的“酿”豆腐实属经典,馅料采用新鲜的鲩鱼或土鲮,将去骨的鱼肉与半肥瘦的猪肉一起用锤肉器锤打,打至松软成肉末后,加上适量的油盐、香葱、白胡椒粉和芡粉进行揉拌,然后在盆中用力甩打,这样的馅料才Q弹爽口,是任何餐馆酒店都做不出来的独特味道。

“酿”豆腐之前,父亲将豆腐分成一块块手掌大的正方形,然后在油锅里煎至双面金黄,待放凉后,再切成两小块,就可以开始“酿”豆腐了。

“酿”豆腐绝对是一门技术活儿。豆腐是水做的,娇嫩得稍动即破,即使非常小心谨慎,一般人“酿”的豆腐还是避免不了“开口笑”,不是裂边,就是穿底,样子惨不忍睹。但父亲“酿”的豆腐,向来是圆圆满满,结实得像个福娃。问父亲有什么窍门,他说“酿”豆腐除了心要静,手势也很重要。心不能急,将豆腐紧紧环箍在拇指与食指内,其他手指上宽下窄呈螺状收紧,然后就可以放心往里面塞肉馅了,只要方法正确,就可以将扁扁的豆腐“酿”成圆圆的。

煎豆腐,是最后一道工序。煎豆腐用的是直径75厘米的柴火灶大铁锅,灶膛里的炉火熊熊燃起的时候,父亲先往热锅里倒上花生油。油要适当多一些,这样才不容易煳锅,香味也更浓郁。接着,将酿好的豆腐一块一块整齐地摆进锅内。摆豆腐也是有讲究的,若是肉馅儿,一般底朝下,馅儿朝上,这样可以保留肉馅的鲜味不被破坏。若是池塘里的鱼青黄不接或没钱买肉时,父亲会用糯米粉和荞叶调成馅料酿豆腐,为了增香,父亲在摆锅的时候特地底朝上,让糯米粉荞叶馅贴着热锅进行煎炸,以补无肉鲜之憾。

六斤豆子做成的豆腐,足足有两百块,整整一大锅。要煎好这一大锅豆腐,熟而不煳,控制火候是关键。母亲以前常教育我们说,要想学好煎豆腐,传承父亲的厨艺,最好的机会就是帮父亲烧火。于是,哥哥姐姐们争相跑到炉前,自告奋勇给父亲打下手。而父亲,像极了运筹帷幄的将军,他一边指挥孩子们烧火控火,一边挥着大铲调味、挥水。水落锅底.发出“吱啦、吱啦”的响声,腾腾的热气裹挟着香味扑鼻而来,把烧火的小家伙馋虫都给勾出来了。看着锅里那“咕噜、咕噜”起起落落沸腾而浓香的汤汁,口水已顺着嘴角汩汩地流了出来。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