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精选:属于我们新疆的美食(2)
漂奶皮子的奶茶
继续说吃,说漂奶皮子的奶茶。
奶茶是我们新疆人的一大创举,是对全中国、全人类饮食文化的一大贡献。一切美食都在于杂交,在于复合,在于多元。奶是从吃我们新疆草生长的新疆牛身上挤出来的,茶则来自内地。和新疆牛奶结合得最天衣无缝的是我们湖南老家的砖茶,也就是茯茶。粗糙是粗糙了些,可是茶味却浓,味道却极好,与我们新疆人豪爽的性格合拍。若是与奶相配的是龙井甚而至于“大红袍”“金骏眉”之类,那就和新疆意义上的奶茶无缘了。马奶是要单独喝的,但是一定要发酵,与空气交合,成为酸奶。马奶开胃,这是定律了,还有许多尚未形成定论的功效。这些年我是有马奶就喝,直接的效果是医疗保险卡上一分钱也没有花出去。当然,把一切都归功于马奶显然有失公正,这是奶茶、马奶子和所有新疆美食共同食疗的结果。
在乌鲁木齐,我怀念五一路十七号的抓饭。抓饭当然也属于新疆。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米据说出产在泰国,可是在中国,今天的中国,最好的米出自新疆。南方的米就不去说了,两季稻三季稻的,生长期短,速生杨一样,哪能是什么好材料。我曾两次到东北,佳木斯、哈尔滨、长春的大米都品尝过,味道确实不错,不过比咱阿克苏的大米还是略逊一筹,而伊犁用西天山雪水浇灌出来的“伊香”“伊河双六”更是新疆大米的两颗明珠。十七号用新疆上好的大米,上好的胡萝卜,上好的皮牙子,上好的葡萄干,上好的羊肉,这样的组合不诞生精品又能诞生什么?对羊肉欲望甚是强烈的朋友还可以加肉,加一大块多掏5块钱。当然这肉是连骨肉,美食家们的牙齿都知道,挨近骨头的肉是最香的,这就是排骨价格居高不下的道理。
166万平方公里吃遍,咱回到伊犁。
其实伊犁才真正是新疆的美食之都。维吾尔族的美食应有尽有,回族、哈萨克族、汉族的美食应有尽有,各民族的美食全都应有尽有。南疆托克逊的拌面是一绝,其中老马家四号餐馆居然被中国餐饮学会评为五星级,真是莫大的殊荣。但我们伊犁西有芦草沟老马家系列餐馆,东有墩麻扎腊子饭庄,豪华拌面的滋味香飘伊犁河。巴彦岱的薄皮包子,连王蒙、毕淑敏这些尝遍五大洲四大洋的美食家都说好,也难怪,这里是老王叔下放劳动多年的文学圣地,是毕大姐呱呱坠地的地方。还有伊犁的杂烩汤,如果你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乌伊公路700公里沿线,打着伊犁杂烩汤招牌的馆子比比皆是。伊犁的酸汤酸得有可能使牙齿挪位,我曾陪一位外地朋友在我的老家大名鼎鼎的芦草沟品尝酸汤,他第一口下去眉毛眼睛鼻子就挤在了一起,“老板,你这酸汤咋这么酸?”“酸汤不酸能叫酸汤吗?”我为这位徐娘半老、风韵犹存的回族老板娘的微笑回答拍案叫绝,真是展示了我们芦草沟人的文化品位。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