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精摘文选:乡村之声

2022-08-17 09:42:06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乡村之声 [英国]约翰·阿瑟·汤,人类的休息本能并不十分发达,即使是不被劳作束缚的人,也容易持续工作过长的时间。心理动机带来的刺激,往往强烈到足以使我们无视生理上的警告,还有些常见的器

乡村之声 [英国]约翰·阿瑟·汤

 

人类的休息本能并不十分发达,即使是不被劳作束缚的人,也容易持续工作过长的时间。心理动机带来的刺激,往往强烈到足以使我们无视生理上的警告,还有些常见的器具,如烟斗,可以拿来掩盖疲劳的信号。但接近疲劳的危险区时,往往出现一个众所周知的症状,那便是对声音,尤其是对噪声的过度敏感,而精力充沛、并未过劳的大脑对这些声音几乎无动于衷。有案例记载,疲累的人能听到很多米外房子的门铃响起,而当寻常的城市声音开始成为不寻常的过敏源时,这就成了对那些有能力度假者的提示:他们该去乡下了。因为毋庸置疑,乡村假期的部分理由就是養耳。笼盖山野的大静寂,比睡觉更能让人恢复精力。

据说,世界上最嘈杂的东西是太阳黑子,太阳大气层中咆哮的气体涡流,直径有时可达数千公里,可是对赫胥黎在每个有机体中看到的漩袱,我们往往听不到任何声响。物质和能量不断地进进出出,那是分子的喧嚣,而在我们看来,好像一切都很安静!有燃烧和爆炸,有溶解和水合,有还原和发酵;迈克尔·福斯特爵士说过,生命体是“化学变化和分子变化的漩涡”;可我们的耳朵还是听不到半点喧闹。在我们周围的树林和草场,在所有这些正在成长的生物中,在每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里,都有非凡的技巧和染色体严谨的分裂,然而一切都比哑剧还要安静。惠特曼写过小麦生长的喧嚣,但我们觉得,生命进程的鲜明特色是它们的沉默。在生命体的街道上,房屋多么安静地垮塌又重新建起;这些胶体之众的分子又是多么安静,幽灵般从彼此身边匆匆而过!幸运,对我们来说,真是幸运啊;我们在乡村纷繁的生命中间享受着寂静,远处一辆喷着气的火车头弄出的动静,比亿万个动物、植物的声音加在一起都要响亮,除非是在鸟儿放歌的季节(有些高尔夫球手抱怨,球场上的云雀让他们失去了打球的兴致),或是羊羔与母亲分离这样不寻常的、颇有几分人为的场合。那时整个夜晚都充满了喧声。

在温带国家,剧烈的变化很少,无机世界的大部分声音都是压低的。的确,也有雷声滚滚,惊涛拍岸,有暴风雨的嘶吼,有雪崩和塌方不祥的巨响、森林大火的爆裂和咆哮、地震的呻吟和悲号,以及洪水的一路轰鸣,但这一切或多或少,总非寻常。我们更习惯的,我们已经爱上了的,是更温和、更微妙的声响,带着几许音乐——大海呜咽,林风飒飒,小溪欢歌,松脆的枯草和萎缩的牧草窸窸窣窣,干透的土地迎接大雨时连舒长气,还有微风伴着一阵轻音,摇响路边晒干的蓝铃草,或让山杨叶一阵抖颤,或让欧石南几番丁零,或把喋喋的低语,度入湖边蒲草的口中。

相关阅读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