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克里姆林宫之上(13)
克里姆林宫之上
风雪,一下又一下地捋起长长的袖子,将四维空间撕开一个长长的裂缝。
大事不好!斯大林的冰斧劈过来了。
我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的幸福山羊,我不是牛,做不了黑椒牛扒,也假冒不了,我不怕。
斯大林无奈地放下冰斧,说:“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是,历史的风一定会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垃圾刮走!”
谁是垃圾?谁是风?
倒车
勃列日涅夫就给了这么三块白黑交错的花岗岩,砌成了知遇之恩人下一辈子的生活。
黑色,是他上一辈子钟情的黑土地。白色呢?该是特殊退休金的单子了。
蓝天卑视他:“一个农民!两只手吊着一双破皮鞋,满脚烂泥巴,就上了新圣女公墓。”
“你祖宗十八代都是农民!”
他满不在乎地颠着簸着,敲开一个又一个单门独户的小院子,那虚掩着的西北风,塞给人家一本《赫鲁晓夫回忆录》。
发霉的马车铃声从1908 年的冬天摇来了……
一辆俄罗斯的“三套车”在又黑又瘦的土地上匍匐着,一会儿前行,一会儿倒车。
在寒冬伏尔加河岸上,
赶车人低垂着他的头,
忧愁地轻声歌唱。
从俄罗斯库尔斯克州的卡利诺夫卡村出发,赶了四天时间,乌克兰顿巴斯乌烟瘴气的顿涅茨克到了。
谢尔盖·尼卡诺维奇在煤矿里挖煤,一天能赚多少个戈比呢?咬崩了牙,也要供12 岁的儿子读书、学钳工。
赫鲁晓夫终于长成了优秀的钳工,第一次拿了30卢布奖金,就蹦着跳着往服装商店跑。
“我要外套。”
“随你挑,要左边的还是右边的?”年轻的女售货员抻平了一件外套的两只袖子。
他摸了摸衣服的料子,指点了一下:“要右边的。”
女售货员咯咯咯地笑起來了。
赫鲁晓夫神魂颠倒地抖开外套的两只袖子,穿上幻想的新装,一出商店门就上了《列宁在十月》的电车。
破锣一样的嗓子“喊”起来了。
搭错了车吗?
他遗传了母亲伊万诺夫娜“喊”歌的基因,一高兴就“喊”,那幸福就飞到了卡利诺夫卡村黑土地的尽头。他不喜欢父亲“三套车”低沉的调子,不想当一辈子钳工。
就这样,赫鲁晓夫“喊”了俄罗斯民歌,又“喊”乌克兰民谣,在这片分身有术、又欧又亚的土地上。
赫鲁晓夫读列宁的《给农村贫民》:“正像农奴制度时候农民没有公民自由一样,俄国人民直到现在还没有政治自由。”
他虽然一知半解,但有一点是明白的,就是他的人生绝不能开倒车,再回到卡利诺夫卡村的黑土地里当牧童。
1917 年3 月,圣彼得堡爆发“二月革命”;5 月29日,赫鲁晓夫当选为鲁钦科夫矿区的苏维埃主席。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