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克里姆林宫之上(5)
克里姆林宫之上
歌声嘹亮。
一声枪响。
人们骚动了一阵,呆住了。
一声惊呼。
又响了一枪。又一枪。
……
“为列宁报仇!为列宁报仇!……让杀人犯的万恶的整个世界在我们工人的反击下发抖吧!实行红色恐怖!……”
1918 年6 月8 日,社会革命党、宪政民主党和孟什维克拼凑了“全俄临时政府”。而高尔察克又自封为“俄国最高执政”,在美、英、法、德、日等国的支持下,发起白卫军运动。
“实行红色恐怖!”
1921 年2 月21 日,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水兵举行暴动,要求言论自由与贸易自由,并重新选举一个“没有布尔什维克的苏维埃”。
“实行红色恐怖!”
1921 年春的饥荒饿死了500 多万人,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爆发了反抗征粮的“坦波夫叛乱”。
“实行红色恐怖!”
什么是所向披靡?它是一团烽烟一样的感觉了,它是一团感觉一样的灰尘了。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你是谁?你联合了谁?在人家的土地里建立了人家的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又建立了人家的立陶宛—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当世界受到乱世争雄的定律的胁迫的时候,主权、和平与面包都是失去血色的寒风。而所有的生命都是寒风凛冽里的灰尘了,还要再费一个吹灰之力吗?
我该如何在忘却的十月里画一个东正教的十字架呢?抗粮的农民,暴动的士兵,你是主义的吹灰之力里的灰尘了。
“他像真理一样朴实”,这是高尔基称颂列宁的名言。是啊,现在的列宁墓不是20 世纪20 年代的真理了。
你不能是托尔斯泰那样的“一个人类的人”。你要特别注意,不能窃取马赫“感觉和感觉的复合”的物理学的概念,去续写赞美海燕的诗了。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无产阶级与社会主义的大海哪有乌云?一夜之间,高尔基成为著名的“不合时宜者”了。
列宁一再要高尔基移居国外:“如果你不走,那么我们就不得不送你走了。”1921 年10 月,高尔基一家人都到意大利的索兰托治病去了。
“当我想象俄国、中国、印度和所有其他乡村地区那一片无知而又混乱的大漠,看到这大漠前面那位极为渺小、非常疯狂的俄国革命者——尽管他发现了阿基米德的杠杆——便唤起我对这位俄国革命者命运的某种焦虑……”
曾经峥嵘的岁月如列巴的面料一样稠,又如彼得大帝的马蹄声一样碎了。
你经常受到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伟大的友谊”的批评,你则报以诙谐一笑:“我知道我是一个很差劲的马克思主义者。说来说去,我们这些艺术家都有那么几分傻劲儿……”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