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精选:克里姆林宫之上(6)
克里姆林宫之上
你抗议布尔什维克1918 年1 月武力解散立宪会议并屠杀抗议工人,你抗议对知识界的大逮捕,将那一天比喻为沙皇时期的“流血星期日”:“来复枪驱散了近百年来俄国最优秀分子为这奋斗的梦想。”
你在左派孟什维克的《新生活报》发表文章,公开反对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认为这是俄罗斯的悲剧和毁灭。1918 年夏,列宁以一纸命令关闭了这家报纸。
1922 年夏,你在德国北部一个小城给苏维埃政府首脑里科夫写信:反对审判俄国社会革命党的领袖们。列宁直言“卑鄙”。托洛茨基则指示《真理报》,“写一篇措辞温和的文章,搞政治的人不会把这种文人放在眼里,要用外文发表。”
可悲的文学与文人!你只能是克里姆林宫那一片主义的大草原上的牧羊犬。高尔基你必须是一面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的镜子,再读一读列宁于1913 年11 月中旬写给你的信吧。
亲爱的阿列克塞·马克西莫维奇(高尔基原名)!
你怎么竟做出这种事情?这简直太糟糕了,真的!
……
又及:的确,您要认真地治疗一下,这样冬天就能动身而不敢得感冒(冬天感冒很危险)。
主义啊主义,你这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冠冕堂皇的铀原子核裂变的试验。但爱因斯坦并没有参与“曼哈顿工程”的任何过程。而列宁也警告:“乌托邦是一个没有的地方,是一种空想、虚构和童话。”
我抬起隆重的脚步,沿着童话一样的线条走过去,又回头,又走过去。我走回头路了。列宁也提醒了,“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也会变成谬误。”
列宁墓不知何时开放了,瞻仰的队伍如一条蜿蜒的长龙,我没有足够的时间排队等候了。但朋友老朱却如愿以偿,多亏两个台湾老乡让他插队。
1924 年1 月21 日莫斯科时间18 时50 分,列宁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 岁。中华民国领导人孙中山闻讯致悼词:“茫茫五州,芸芸众生。孰为先觉,以福齐民?伊古迄今,学者千百,空言无施,谁行其实?”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俄国人民掉进泥潭苦苦挣扎,对于他们来说最坏的事情莫过于列宁的诞生,而第二坏的事情则是他的死亡。”
我又累又饿,就坐到俄罗斯历史博物馆门前,那阳光与阴影砌成的台阶上,啃起在红场流动摊档上买来的雪糕,一股寒气侵入心里了。
我不知道,伊里奇,你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还是列宁主义经典作家?你的《列宁全集》包括《国家与革命》馆藏在历史的哪个柜子里?是三维空间还是四维空间?
“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非通过暴力革命不可。无产阶级国家的消灭,即任何国家的消灭,只能通过自行消亡。”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