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精选文学:历史虽湮没于时间,但不会消逝在记忆中(2)

2022-08-18 09:37:13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最后的表情,步入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高大牌坊处有一副对联,不雕不琢,简明直白: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像瞬间撞过来的疼痛。

最后的表情

步入舟山鸦片战争遗址公园,高大牌坊处有一副对联,不雕不琢,简明直白:那六天洒流五千人英雄血,这一仗打痛每一颗中国心。像瞬间撞过来的疼痛。而在三忠祠内,我看到了率兵打痛“中国心”的郑国鸿和他的战友。三尊塑像端坐其上,神态威严,正气凛然。这是他们留给历史最后的表情吗?显然,中国美术学院达留生教授的设计,抓住了三总兵至刚至烈的性情和气节,抓住了时间深处的正义与勇毅。头顶匾额上“忠荩可风”四个大字,是咸丰皇帝1853 年的御笔,意思是对国家忠臣的气节与事迹应发扬光大。当年定海失陷,时局纷乱,道光皇帝洒泪:俟定海收复后建立专祠。可当时的三总兵被供奉在狭小的定海关帝庙启忠祠内,直到1884 年台州知府成邦干发动军民捐资重建,碑是石门县的举人毛琅书写的,定海绅士武铭盘购石并监造。碑文中有一段话非常感人:“男儿出身勤国事,生当封万户侯,死当庙食百世,如三公庶几不负者。”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三位总兵做到了。他们死得光荣,他们临死前最后的表情里,是无畏,也是高洁。

历史被湮没于时间里,但不会消逝在记忆的风中。

此后,我来到湖南湘西凤凰沱江畔,在沈从文的墓地前立着一块被很多人摩挲发亮的石碑: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这不仅是黄永玉写给表叔沈从文的,也是写给另一位同乡郑国鸿的永远怀念吧。

郑国鸿牺牲两年之后,也就是1843 年10 月,20 多艘官船浩浩荡荡从宁波出发,由长江转沅水,最终到达湖南溆浦县大江口镇岩坪村,这是郑国鸿的老家。他战死在沙场,此番“ 衣锦”回到故乡。道光皇帝诰授郑国鸿正二品武显将军,依总兵赐恤。那天,岩坪村的乡民排着长队,肃穆地站在村口,翘首等待着灵柩队伍的抵达。郑国鸿忠荩战死的经过,以千百种方式在他们的脑海中翻来叠去,但他们依旧固执地想象、等待着一个最后的表情。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