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生活随笔:爱,不必卑微

2022-08-18 09:54:34 来源:忠言堂 作者:网络
导读:爱 不必卑微,多兰 老叔走路的姿势让我难忘。他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走路时左脚迈得很困难,脚尖搓着地面。奶奶总是大声地骂他太费鞋子,他总是躲在角落

爱 不必卑微

 

老叔走路的姿势让我难忘。他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走路时左脚迈得很困难,脚尖搓着地面。奶奶总是大声地骂他太费鞋子,他总是躲在角落里默默地抹眼泪,像受伤的小动物。天气那么凉,他穿的是露脚尖的鞋,周围的邻居见到他,边看热闹边对他指指点点。

老叔学习特别好,他读的书也很多,每次爷爷进城,老叔都会递给爷爷一张小字条,写着书名。他有一大柜子的书,都是他的宝贝。老叔曾经考上了城里的重点高中,但不多久就回来了,爷爷一见他这样子,就跑到门背后拿起烧火棍,劈头盖脸地向他打去。他一点也不躲闪,爸爸冲上前去抢爷爷的烧火棍,弄了一脸黑,我在一旁拍拍小手笑,老叔扑通一下跪在了地上大声喊:“打死我也不念了。”

爷爷那时是镇上的干部,还是有些人脉的。没多久,就将老叔安排到我们镇中心小学,当一名民办教师。老叔平时喜欢读书,而且不是什么体力劳动,教小学的这些知识,老叔完全没有问题。老叔穿一套浅蓝色中山装,衣兜上面别了一支他心爱的钢笔,那个年代钢笔是身份的象征。

每逢过节,老叔手里都拎着学校发的东西高兴地回家,有时是肉,有时是油,有时是水果,老老实实地交给奶奶,却还是常常被骂几句。那时我还小,觉得奶奶一定是老叔的后妈,不然怎么会这样对待老叔。

直到长大些,妈妈才和我说,奶奶生老叔时难产,差点要了命。原来父母对子女们也是有偏见和偏心的,亲人之间也有世态炎凉。老叔待我也是极好的,每次发工资都会给我买水果糖、糕点、冰棍,那时我还是很开心的。老叔一直是被家里忽略的人,兄弟姊妹没有人关心他,都希望离他远一点,免得给自己找麻烦。后来,我也会像其他人一样,有意无意地躲着他。

我七岁时,上学前班,教室是露天的,小树上挂上一块黑板,几张大长条的桌子,自己准备小板凳。老叔成了我唯一的老师,私下里我们叫他“三瘸子”。老叔教课十分认真,一点都不含糊,他从口袋里掏出一本翻得破皮的小人书来,开始給我们讲《小英雄雨来》。那是一册薄薄的连环画,故事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事。老叔讲得异常生动,等我们差不多把小人书的故事背下来了,他再拿来另一本小人书。那时学前班没有什么教材,小人书当教材是老叔的一大创意。课余时间,他还给我们表演一下口技,比如那个喘着粗气、冒着白烟的火车,我们全都屏住呼吸,焦急地等待火车出现。

久而久之,老叔教过了一年级数学,再教二年级语文,接着又是三年级音乐,他在咿咿呀呀地领唱,孩子们既喜欢他的课,又嫌弃他。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