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红门(15)

2022-08-20 15:54:0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红门,我俩在广州看上了两种货,一种颜色比较浅,米色的,布料柔软,克度高,看上去很高档,但价格有点儿贵,是现货。另一种颜色深,布料也相对厚一些,

红门

我俩在广州看上了两种货,一种颜色比较浅,米色的,布料柔软,克度高,看上去很高档,但价格有点儿贵,是现货。另一种颜色深,布料也相对厚一些,是在海印布料市场看中的,许多档口都在卖这种布料,就是说,这种布料很可能成为秋季的流行色。我倾向于拿前一种现货,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节,拿回去就可以卖,价格也不会低,如果运气好,短时间内就能批出去,借用一句排球术语叫“短平快”。我俩可能大赚一笔,然后再杀回来拿深色布料加工。风险是一旦天气突然變凉,这种颜色的裤子很可能迅速过季,只能跳楼。小戴嘴上说全听我的,但又说,尽量少冒风险,我们小门小户的可经不起折腾,跳不起楼。这就让我很为难,我思前想后说,可不可以这样,用一半的钱拿现货,剩下的一半订布料加工。小戴说,我们加工三千条裤子,比加工一千五百条要便宜两块钱,一趟的路费就出来了。我知道小戴的心理,他既不想承担万一货批得不好的责任,又不甘心跟我出来跑一趟,自己只是个配搭。合伙上货就这点儿不好,表面上一个人说了算,但你怎么可能不听你搭档的建议呢。小戴平时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关键时刻却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一个人的性格只有在一起合作时才能真正看清楚。我后悔不迭。我想说我拿我的钱上现货,你用你的钱上布料,咱俩分开上货,但说不出口。明明说好了一块儿出来上货,合作一把,可货还没上呢,就分道扬镳了,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让外人知道了也笑话。况且小戴在市场为人很好,曾经帮过我不少忙。我去广州上货,家里的货都是小戴帮我批,等我回来,把记好的账本拿给我,一笔笔账记得清清楚楚。我实在不忍心。后来我俩拿了布料,去朱老板的厂家加工。

我俩拿到加工好的裤子坐火车迅速返回丰城,市场上已经有好多家在批同一种货了。有一家床子拿的是我看上的浅色裤子,批得很好,一天能走一百多条,一条裤子的利润能有四十块钱,十天八天货就批完了。看得我直眼馋,小戴也是,但我俩什么都没说。我能从小戴的眼神里看出来,他后悔了,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与其相互抱怨,还不如什么都不说。不然,大家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了。我们的货一天也能走百八十条,但利润只有十块钱。我们的货便宜,一条裤子合到家才六十块钱,上了整整三千条,照这个速度,最快也要一个月批完。表面上我俩会赚三万块钱,但这显然不可能。裤子的批价只会越批越低,去掉有磁点的、跳线的、批偏号的,能剩一万五就不错。就是说,我忙忙叨叨一个多月,按投资比例,只能落到手七千块钱。唯一让人欣慰的是,这种布料颜色深,一时半会儿不会过季,不用担心跳楼的事。只是钱压在货里,人走不开,不能去广州再上货。秋季是除了春节前批货最好的时节,这时候不多赚些钱,本身就是亏,所以我的心里还是很着急的。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