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红门(16)
红门
小戴自知理亏,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上行了。白天也是在床子前一站一天,为的是多“挑”几条零卖,这样赚的钱会比批发多一些。虽然已经入秋了,但站在大太阳底下还是很晒人的。有打听价的他绝不错过,抱着裤子追着人家卖。我从未见过他卖货这般不惜力。他的行为让我大受感动,心中的抱怨渐渐熄灭,还时不常跟小戴开开玩笑,给他减压。
十
李斌打帕斯机的事,是小玲当着我的面告诉老明的。那时候,李斌已经玩了有一阵子了。帕斯机是南风北渐的产物,在丰城,还没来得及普及。我们只是听说,那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赌博工具,输赢很大,是有钱人才敢玩的游戏,但并不了解细节。李斌每天之所以那么晚来市场,就是因为头天晚上玩得太晚,早晨起不来。待小玲离开,老明笑笑冲我说:“那玩意儿我跟李斌去玩过几次,挺有意思的。但李斌有点儿‘咬钩,这就危险了。”“你不怕上瘾?”“没你想象的那么邪乎。什么事情都是事在人为,关键看你有没有自控力。赌博这东西,无论输赢都不可恋战,要懂得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学会控制自己是必须的。”老明微笑着,意味深长地拍拍我的肩膀。一瞬间,老明在我的心目中又高大了几分。
家里货批得差不多了,老明带着李斌一起又去了广州,这是李斌第一次去广州。显然老明是有目的的,他想让李斌暂时离开帕斯机,继而忘掉帕斯机,戒掉赌瘾,只是为了照顾李斌的面子,没有明说。走之前,老明叮嘱我,每天下午到他屋子帮忙照看照看,有重要的客人就帮忙沏壶茶,随便聊聊天。与那些大户交往对你的生意是大有益处的,今后你生意做大了,都是用得着的人。还有,你每天五点前必须陪小玲到十字路口的工商银行把钱存进去,路上要多加小心,时刻留意前后左右的人,发现有可疑的人,赶紧往人多的地方跑。“以前你出门不都是舅哥和小玲去存钱吗?”“那是没办法。我不信任他,傻乎乎的。还是你去,你机灵。”
小玲像老明在家时那样,中午会打我手提电话,让我过去吃午饭,但我都以卖货忙为由,礼貌地拒绝了。老明不在家,我总觉得过去吃饭不大合适。我下午两点左右去老明的屋子转一圈儿。小玲还是一如既往的忙,连跑带颠,没个消停时候,戴着口罩、手套,库房有一股发霉的气味。没办法,老明家货进得多,日积月累,积压下的货底子也就自然比别人多一些。只有她来到客厅才把口罩、手套摘下来,坐在椅子上,喘口气,喝杯水。有老明说的比较重要的客户我就陪着坐一会儿,给他们沏杯茶递支烟。那些人一个个牛哄哄的,鼻孔朝天,对我爱答不理的,大哥大在手里颠来倒去,要不就是一通“喂喂喂”,然后跑到马路上,扯着脖子打电话。那时候我们用的都是模拟机,信号很差,得拎着大哥大满街找,一旦找到,人就一动不敢动了,甭管姿势多难拿,稍微一动,信号就又没了。还真不是故意显摆。我不喜欢和他们打交道,这一点小玲看得出来,她叫我下午不用来,该忙什么忙什么。“想喝茶他们自己沏,想喝水自己倒。”小玲说,“这些人就那么回事,没必要惯他们臭毛病。你家的货好卖,他们天天往你家跑,推都推不开。货差一些的时候,你想让他们帮忙代卖点都推三阻四的。谁家也不可能每一把货都是红门,谁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对吧?”“大户人家很少有人跳楼的。”我说。“那是表面,大户不好意思在档口跳,当着市场同行的人面子挂不住,而是事先谈好价钱再在床子后面把货打包,直接从汽运站发货。”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