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节选:红门(2)
红门
老明举杯在唇边,点头示意了我一下,茶水在他的口腔里盘旋了一小会儿,才徐徐咽下,嘴闭着,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我跟着老明照猫画虎。我不会喝工夫茶,也没喝过。
老明告诉我,他这套房子是租的,一年八千。“也就是个遮风避雨的地方,顺便存点货。”老明说得很平淡。南一市场的小户都是十来个人的货,存放在附近一户居民家,平均一个月才二三十块钱。
小戴在房门口敲窗子。老明招呼他进来。“有人要拿货。”小戴的床子和我的挨着。我刚要起身,老明按住我,“拿哪种?”
“银灰色的。”小戴说。
“你打算批多少钱?”老明问。
“六十。”这个我早就想好了。货是三十五从广州拿的,合到家四十。一条裤子批发净赚二十,不少了。如果真想拿,再便宜点也批。
“批一百。不讲价。”
我犹豫了一下。
“听我的。”老明冲我摆摆手。
拿货的是两个人,之前来过,问过价。当他俩再次问我批价的时候,一听一百,两人怔住了。“你不是说六十吗?”
“大哥,你们听错了,旁边那个绿色的批六十。”两人不说话。
“你们是拿货的,我怎么可能随便要价呢?”我的反应还不错。
两人到背阴处小声嘀咕了几句,又过来讲价,我赔着笑脸,但头摇得像拨浪鼓。
“你有多少货?”
“现在只剩下四十条了。刚才批了很多。”这种银灰色的裤子我只上了这么多。
“后面还有货吗?”
“有,有!”这句话等于白问。甭管后续有没有货,哪个搞批发的谁会说没有呢。看样子他俩也不是老手。
两人不再多说,点货付钱,走人。
我捧着那一小摞钱,沾着唾沫,数了一遍又一遍。四十条裤子转眼净赚两千四,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要知道,那时候一般人的月工资才一百出头。小戴蹲在床子后面的一小片阳光里,看着我偷笑,我不好意思地背过身,跑着去了老明的屋子。
二
我连说带比画,向老明讲述这次不同寻常的批货过程,毕竟是人生第一次嘛。老明面带微笑,但并不看我,而是喝茶望天。我很失望,也有些尴尬。一个高个子推门而入,一屁股坐在我对面,自己给自己倒了杯茶,仰脖一口干了。“老明,跟你商量个事。”高个子的意思是想多拿点货,但身上的钱不够了,想赊五万。老明拍拍他的肩膀,说了句粤语“毛门台”。
送走大个子,老明重新坐下,“哈尔滨的,大户。”
大户是有钱人的意思。
老明从皮夹子里拽出一张大票,看着我,又拽出一张,递给我。
“干吗?”
“还钱。还有利息。”
“哎呀,都什么时候的事了。算了,算了。你刚才帮我批货还让我多赚一千多呢。”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