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堂

当前位置:主页 > 文学摘选 >

小说节选:红门(21)

2022-08-20 15:54:01 来源:忠言堂 作者:admin
导读:红门,老明皱着眉头,乜斜了李斌一眼,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面料。哪一个我都舍不得呀!说完,老明拿起电话,一字一板地说:朱老板,五个颜色我全部扣死。

红门

老明皱着眉头,乜斜了李斌一眼,“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面料。哪一个我都舍不得呀!”说完,老明拿起电话,一字一板地说:“朱老板,五个颜色我全部扣死。你抓紧时间加工,我这就给你汇二百万过去。剩下的十天之内,一分不差全部打给你。”老明再有钱,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三百万的布料款。怎么办?老明让李斌清点库存,能批的一律降价二十元,但有一个条件,拿货不能少于一百条。批得不好的,去五爱市场找几个大户,一次性都“跳”给他们。

我跟老明建议,剩下的钱能不能缓一缓,下个月再打给朱老板不迟,也不算违约,毕竟面料加工成裤子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跳楼太可惜。李斌不屑地哼了哼鼻子,“那还是老明吗?这些年老明欠过谁的钱?老明在广州之所以人人竖大拇指,就是因为老明的仗义。只有他们欠老明的钱,没有老明欠他们钱的道理。”

老明坐得身体笔直,目不斜视地看着前方,抿一口茶,吸一口烟。显然,他对李斌的话是认可的、满意的。

没几天,老明订的货回来了,是空运。一车车,一包包,源源不断地拉进他的库房,之后,房门紧闭。李斌在门口负责把门,只有想拿货的熟人才能从后门进入,搞得神神秘秘的。但看货的人多,真正拿货的少,大多是转一圈儿就出来了。从大家议论的话里,我听出来,裤子的质量、风格没的说,就是嫌价位太高。拿货的基本是开时装店的。时装店是新生事物,同一种裤子,时装店卖的比一般档口贵一倍甚至两三倍。但他们走的量太小,相对于老明的货杯水车薪。我把拿货人的意见反馈给老明,老明说:“嫌贵?明天我就涨价。”“对,不惯他们臭毛病。”李斌在一旁添油加醋。

老明沿用之前的套路,从批发价一百五开始,每天涨五块钱,一路涨到了二百。许多观望的人非但没有屈从找老明商议价格,反倒去他库房看货的人越来越少,转而拿了别人家面料差一些但价格低很多的货。那时候,丰城这座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已经急速衰退,大中型企业纷纷裁员、倒闭,好一点儿的也是勉强发得出工资。丰城的消费能力可想而知,当然,整个东三省都好不到哪儿去。

库房堆得满满的,他睡觉的房间也堆满了,走廊、过道也是,房门都要推不开了。老明问我怎么办?我说,跳吧,这么大的货量,挺不起呀。再说了,时间也不等人。李斌叼着烟,一声不吭。又挺了两天,老明实在扛不住了,让小玲挨个打电话,把老顾客招呼到一块儿,请大家去大连海鲜城吃饭。饭桌上,老明一次性把价格降回到一百五,还是没人接茬儿。一百二?一百一?老明急了,一百,不能再低了。当晚,一车车的货,从老明的库房里拉出来,奔向汽运站。这次降价虽然丢了些老明的面子,但他还是有钱赚的,一条裤子“看”个二三十块钱不成问题。问题的难点是,他的这批货订得量太大了,一时半会儿根本消化不掉。

相关阅读

  •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生活随笔:那个终日不见阳光的房间

    燕茈 1 夜半,周围静悄悄的。 小乖每天夜里都要哭醒几次,醒来就坐在床头,对着嫲嫲的房间哭喊:“嫲嫲,阿嫲嫲。”(嫲嫲,是客家方言中对奶奶的称谓)直到嫲嫲过来,喊句:“组惹(

  •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精选散文:肝胆相照的友谊

    和才,字蔚文,纳西族,1917年7月出生在丽江鲁甸乡阿时主村(今新主村),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是自东巴神罗创立东巴教以来,第一位在现代学术界里工作而且有优异成绩,得领

  •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生活随笔:那些关于蝉的记忆

    廖锦海 对于蝉,我历来不是很厌恶,但也不大喜欢,特别在炎热的夏天清晨,好不容易趁凉快睡个懒觉,栖息窗外柳树上的蝉儿竞争先恐后放声高歌,仿佛一支乐队在演奏高亢激越的曲子,我

  •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生活随笔:父亲的一辈子

    十多年前,我把父亲从江西老家接到深圳生活,想尽儿子的一份孝心。但父亲对喧闹的城市总是有些不习惯,再加上方言太重,很难和他人沟通,而我和妻子白天都要上班,根本没办法